17173 > 新闻中心 > 黄先哲 > 欧美网游开发秘辛第一期(上) MUD创造世界

欧美网游开发秘辛第一期(上) MUD创造世界

2013-05-11 00:36:44 神评论

【本文由《大众软件》授权17173转载,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北京 楚云帆

编者按:知名单机游戏的历史与开发内幕,在国内的游戏媒体上并不鲜见。但到了网络游戏这边,人们往往会迷失在滚滚的"钱途"里,将目光聚焦在市场、盈利、在线人数这些商业字眼上。网络游戏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现在这种形态的,一款优秀的游戏是如何诞生的,在网络游戏的发展洪流里搅起了多少浪花,这些与游戏切实相关的故事,却很少有人关注。从本期起,"欧美网游开发秘辛"将以长期连载的形式,为你呈现网游发展至今的每一个重要阶段,让我们共同见证。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keywords}}最新图片
游戏《迷宫战争》(Maze War)

(点此看大图)

序言

如果要追溯网络游戏的历史,我们要将目光投向上世纪70年代。美国国家宇航员实习的史蒂夫·科利(Steve Colley)于1973年开发的《迷宫战争》(Maze War)便以《太空大战》为蓝本在PLATO远程教学系统上开发了可以支持两人远程连线的同名游戏。在当时游戏联机普遍只支持局域网对战的情况下,《迷宫战争》是有据可考的第一款支持P2P网络游戏,同时是第一款可以通过ARPANET网络运行的客户-服务器模型游戏(1977年更新后)。

《迷宫战争》同时也是第一款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在最开始这款游戏只支持本地两名玩家联机,直到1974年科利的工作伙伴格雷格·汤普森(Greg Thompson)将它带回麻省理工并在ARPANET网络上运行,才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款通过网络联机的游戏——当时的网络速度只有50 Kbit/s,传输十分缓慢,但是它确实实现了网络联机。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keywords}}最新图片
ARPANET网络

(点此看大图)

《迷宫战争》在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两所高等院校里变得十分流行,最夸张的时候进行这款游戏网络联机的带宽一度占据了负责ARPANET网络美国***高级研究计划局 (DARPA)分配给两所学校的带宽的一半,因此被紧急叫停。汤普森和他的朋友们不得不在1977年建立了专用的服务器来运行《迷宫战争》。

当时包括《迷宫战争》在内的这些电脑游戏大都是由大学等学术机构或者企业研究机构开发,普通玩家很难接触到。随着时间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游戏玩家数量也越来越庞大,电脑游戏和网络技术才再次深入结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这两项技术结合便诞生了网络游戏。在西方,《*****》《无尽的任务》《魔兽世界》以及《第二人生》等网络游戏改变了整个产业,也影响了无数的玩家。而在东方的韩国和中国等地,《天堂》《传奇》、《梦幻西游》《征途》等游戏开辟了更多新的游戏与商业模式,让网络游戏成为上千万玩家的休闲娱乐之选。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keywords}}最新图片
说《无尽的任务》是外国网游的一面旗帜其实不为过

(点此看大图)

但是最近几年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网络游戏的开发似乎都走进了一个迷宫,已经很久没有看见在创意上让人一亮的作品了,大量的游戏开发商都在借鉴与模仿成功的作品,至多在其基础上做些细节的调整与优化,然后美其名曰微创新。市场上大量的游戏与多年前的作品相比,有的知识画面质量上的提升和内容的改变,而在游戏模式上几乎没有任何创新之处。

何谓创新?在游戏开发的黄金十年里,毫无疑问的是多种游戏类型和模式的引入,但是在今天游戏类型与模式已经极大丰富极大发展的情况下,革命性的创新又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keywords}}最新图片

(点此看大图)

随着多年的开发与运营,网络游戏的开发商也越来越意识到网络游戏更多的是提供服务给玩家的,因此一些优秀的网络游戏所做的只是做好细节上的完善与体验上的优化便足以成功了。但是如果没有类型和模式上的创新,网络游戏今后的发展也是一件枯燥无比的事情。

未来将会怎样?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将目光投向过去,投向那些缔造标准与规则的经典网游们,探寻他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制造出来的,以及给整个产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与启示。

MUD——创造世界的巫师

你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你的面前有两个方向。左边的道路十分平坦,但通往目的地的路程可能会很长,右边是条蜿蜒曲折的小路,却也许是条捷径。

你选择了右边的道路,这条路看起来是条捷径,但是遍布着荆棘,前方也有很多未知的风险。

道路旁的草丛中跳出了3只恶狼,它们向你展开了攻击。

你死了。

要复活重新开始吗?Y/N?

信息

游戏:MUD1

开发:Roy Trubshaw、Richard Bartle

引擎:MUDDL

时间: 1978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keywords}}最新图片
80年代初的罗伊特鲁·布肖和理查德·**,二人在MUD上的合作持续时间并不长

(点此看大图)

故事

1977年,罗伊·特鲁布肖(Roy Trubshaw)成为了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的一名学生,学习计算机科学。如同今天的很多大学生一样,特鲁布肖也开始沉迷于游戏,只是那个时代的游戏与今天有着很大的不同。

此时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的电子游戏《太空侵略者》还未问世,校园里流行的是"龙与地下城"类的桌面游戏个由此衍生的电脑上的文字角色扮演游戏,特鲁布肖沉迷的正是其中一款地城题材的文字角色扮演游戏《地下城(Dungeons)》——一款模仿当年风靡一时的《魔域帝国》(Zork)的游戏。

顾名思意,《地下城》是一款颇受"龙与地下城"(Dungeons and Dragons)的影响,以打怪和收集战利品为主要内容的奇幻冒险游戏。游戏的战斗、探索、解谜等部分都由简单的文字指令操控,玩家需要打字来控制行动——唯一的问题是,有时候电脑并不能识别玩家的文字指令。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keywords}}最新图片
1979年的罗伊特鲁·布肖

(点此看大图)

沉迷一段时间之后,特鲁布肖脑海中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能够与其他地方的朋友一起在Dungeon的世界中探险,显然会更加有趣。上世纪70年代末的英国大学生已经对网络的概念有所了解,而埃塞克斯大学有自己的内部网络,可以连接校园内的任何一台计算机,这让特鲁布肖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突发奇想。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后,特鲁布肖发现了一个DEC-10主机的共享内存机制,这也意味着同一程序的两名使用者可以彼此沟通,这让自己的想法变得大为可行。最终特鲁布肖在《地下城》的代码上写了一个框架,实现了自己让多用户联网玩《地下城》的构想,也开创了MUD这一重要的游戏类型。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