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VR淘宝的秘密 一探阿里GM实验室

2016-11-02 12:02:38 神评论

实际上,湘菜很早就对外传递了阿里在VR技术上的野心。2015年双11落幕不久,湘菜登上在西安的TED演讲舞台,以PC向无线转移作为开场,而后提到“移动互联网正在慢慢把那些虚拟行业里面的体验和现实相融合”。

2016年1月份,高盛发布一份让整个行业兴奋不已的报告——《VR与AR:解读下一个通用计算平台》。这份报告指出零售行业将是虚拟现实技术在未来重点发展的九大应用领域,其市场前景在2020年可达到5亿美元规模,在2025年将达16亿美元。

在蚂蚁金服虚拟现实的F工作室,算法专家吴军(花名“舜钦”)当时也研读了这份报告,其中一句话让他看清了此时此刻入局虚拟现实的必要性。报告指出,“正如我们曾见证了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兴起,VR和AR产业将有可能变革现有市场,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市场。”

虚拟现实成为下一代大型计算平台,是行业和创业者争先恐后进入VR领域的决定因素。尽管现有技术使得VR体验起来并不完美,但很多人依旧指望着在这风口抢占未来市场的先机。

随后的2月份,阿里巴巴以7.94亿美元领投了美国公司Magic Leap的C轮融资,后者被公认为AR(增强现实)领域最具潜力的公司之一,阿里集团董事局执行***蔡崇信加入Magic Leap董事会。

阿里推出的一系列组合拳,证明其已对VR购物虎视眈眈,Buy+产品则是它迈出的第一步。

大胆出新

GM 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介绍,Buy+其实早已迫不及待出现在大众眼前。

本次双11的Buy+,更像是海外品牌的秀场。梅西百货、Target、Costco、宝洁、松本清,秋叶原动漫店Tokyo Otaku Mode,澳洲最大连锁药房Chemist Warehouse和健康食品Freedom Foods,这些拥有线下门店且中国消费者难以触达的品牌成为Buy+优先选择的品牌商。

梅西(中国)百货副总裁李于辉记得,一天,他忽然接到来自阿里的电话:“今年双11有一个购物会场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呈现的,请梅西百货在24小时之内告知是否参与。”

从李于辉向美国总部高层汇报完,到决定参与这项未曾有人尝试的Buy+计划,仅用了2个小时。“尽管和美国时差12小时,但是我们快速做了决定。”李于辉说,更令他惊讶的是,“在我们决定参与的两天后,Buy+拍摄团队就出现在了梅西百货位于曼哈顿海诺德广场的旗舰店。”

初试VR电商,Buy+团队毫不犹豫地选择将其搭载在手淘这款用户日均打开7次的手机应用上。手机搭配着成本较低的VR手机盒子,为的是让更多用户体验到未来的购物模式。然而,手机也限制了Buy+亮相方式。

“VR渲染对手机配置要求太高”,湘菜说。在上游产业链还不能提升渲染效率的情况下,全景视频成为折中方案。

为了不影响梅西百货正常营业,全景拍摄是在营业结束后进行,商场场景拍摄只用了5~10分钟便结束。湘菜说,主要的时间还是花费在商店商品的重新布置,设备架设上。“基本上每个实体商店要花费4个小时。”

Buy+团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商品的建模和标定上,这是最耗费时间的步骤。为了快速上线,Buy+团队选取了讨巧的建模方案:利用相机每隔10度拍摄一张照片,快速拼接成为一个3D图形,结合描述形成商品详情页。接下来,在拍摄完成的实体店视频中,标注出产品的位置,关联到商品详情。“我们还要做调整优化,每个商店的时间都要3~4天左右”,湘菜说。

通过这种方式,Buy+项目成员带领着拍摄团队奔赴3个国家收集素材。

虽然本次上线的百来个商品,相比数以亿计的淘系商品,数量上显得微不足道。但湘菜认为,Buy+上线当前的任务是尝鲜试水,带给消费者的是未来购物的想象空间。

支持键盘 ← 和 → 分页
17173.com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17173.com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