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73 > 游戏资讯 > 作废1 > 正文

盘点附带“名人光环”的游戏,以人名来命名游戏,真的能带火游戏?

2020-05-20 10:57:54 神评论

【17173新闻报道,转载请注明出处】

通常来说,当游戏名称里出现某位现实人物的名字时,就表示那个人对于游戏内容起到了非常大的支撑作用:比如提供其擅长的专业知识;将知名度转化为可观的游戏销量;自掏腰包投资了游戏开发项目就为了过把在游戏里当主角的瘾;或者是此人在某个领域极具代表性,一旦他的名字出现,就已经自带了全套背景设定。

接下来我们就通过本篇文章,去盘点那些以人名直接命名的游戏,看看他们是如何从现实隐形换位到了游戏中,又是否达到了令厂商,他们本人以及玩家所满意的效果。

tonyhawksamericanwasteland-1000x665w.jpg

《托尼·霍克滑板》即将迎来重制,这次看看是那些人喊出“爷青回”

一、摩擦摩擦界的祖师爷——托尼·霍克与《托尼·霍克滑板》

作为业界最为成功的滑板主题游戏,《托尼·霍克滑板》不仅专门设计出一套基于PS2手柄上双类比摇杆的按键系统,用独特操作方式还原了托尼·霍克一系列标志性的复杂技巧,还由表及里,将滑板运动背后的街头生态,比如短打服饰、朋克音乐、地下涂鸦等等,搬到游戏里一一还原。对于当时好不甚了解,也较少接触滑板的中国玩家来说,从中算是感受到了美国街头流行时尚的一次启蒙式熏陶。

T1.jpg

不同于我国对于板仔比较刻板的“小痞子”印象,托尼老师显得要更加专业和正面

而托尼·霍克之所以能成为知名滑板手,除了本身竞技水平够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以他个人为中心的成功商业开发,将滑板从原先属于“狗镇青年”(取自同名滑板主题电影,讲述一代美国青少年的堕落与迷茫)的叛逆工具重新带入到大众视野。PS2版《托尼·霍克滑板》的销量甚至一度比肩各大年货球类游戏,几乎成为了那一时期滑板游戏代名词。

通过像《托尼·霍克滑板》一样接受主流“招安”,滑板运动也变成一种可供消费的潮流文化,最明显的例子,就是VANS作为一个标榜街头反叛精神的品牌,其主力消费人群(尤其在我国)早就不再是兜里总共不超过20块钱的“板仔”,甚至发展到Supreme阶段后,滑板为代表的街头文化已经升级成了轻奢消费的附庸品。

就像是今年下半年即将推出的《托尼·霍克滑板1+2重制版》,曾经属于街头文化的粗糙质感,终归还是会在时间打磨下完成技术蜕变,以更加光鲜亮丽的姿态供玩家们掏钱消费。

03.jpg

二、战术写作——汤姆·克兰西与育碧《汤姆·克兰斯的XXX》系列

作为著名军事题材作家,汤姆·克兰西笔下的作品通常以立足真实历史背景,军事考证和战术设计严谨而著称,自从育碧与汤姆克·兰西合作之后,后者为游戏开发提供了包括背景概念,剧本编写,角色设定等全套专业支持,双方携手打造出了《分裂细胞》《彩虹六号》《幽灵行动》等一系列“硬核军事”题材游戏,就连育碧总裁也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是汤姆克兰西“改变了整个育碧”。

Tom_Clancy_at_Burns_Library_cropped.jpg

一张冷战时期汤姆·克兰西的照片

01.jpg

经过多年持续输出,“汤姆·克兰西”逐渐变成了一个著名军事游戏品牌,其本人也从原先冲在战场一线挥斥方遒的“司令官”,渐渐退居幕后,变成了项目顾问甚至是仅仅挂名参与的品牌形象大使。

从《全境封锁》为代表的服务型游戏开始,硬核军事让位于装备驱动。尤其令军迷玩家遗憾的是,除了《彩虹六号》以外,育碧其它越来越多打着“汤姆·克兰西”名号的游戏反而越发不够专业,汤姆·克兰西游戏世界里的亲儿子——《分裂细胞》更是多年难产。老爷子泉下有知,恐怕也见不得打枪蹦数的装备驱动类网游成天霸占自己的名号吧。

彩6.jpg

如今育碧的游戏,也就彩六还算讲究点战术

三、往日重现——披头士与《披头士:摇滚乐队》

披头士.jpg

本作是当年《吉他英雄》与《摇滚乐队》自从向唱片公司和版权持有人买歌选曲,开展曲库军备竞赛之后,《摇滚乐队》系列的一次极限输出。

为了宣传这款《披头士:摇滚乐队》,2009年E3微软展台发布会居然成为了在世披头士成员(及遗孀)距今为止的最后一次线下重聚。游戏更是充分利用资源,将披头士不同时期经典曲目,结合他们往日形象的3D化重塑,给玩家们实现了一个与史诗乐队同台的梦想,也算是对《摇滚乐队》作为模拟演奏类音游,最初心也是最具卖点的一次终极表达。

pual.jpg

亮相E3微软展台的保罗·麦卡特尼

音乐行业有个说法:这个世界上两份买不起的授权,其中一份就是披头士,披头士的歌曲不仅单曲价格极高,而且因为作品数量多,名曲也多,加上版权归属问题以及艺术家的个人坚持(一口咬定“给多少钱也不卖”),不可能全数收录,更多时候,是像电影《美国往事》那样,仅仅因为导演坚持要使用《yesterday》,为了购买版权(还不是完成版,而是歌曲片段)就占用了影片大量预算,《披头士:摇滚乐队》的烧钱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后来,随着《吉他英雄》与《摇滚乐队》背后的动视和MTV两家把用在版权购买上的成本越堆越高,玩法却逆水行舟陷入停滞,使得疲惫的玩家们越发累感不爱,《披头士:摇滚乐队》还原经典的同时,也见证了乐器模拟类游戏由盛转衰的拐点。

rock.jpg

四、给你个模仿的机会——迈克逊·杰克逊与《迈克尔·杰克逊:星光传奇》

说完了“唱”,再来看看“跳”。

上文说到这世上有两份买不起的版权,一个是披头士,另一个则是迈克尔·杰克逊。育碧的《迈克尔·杰克逊:星光传奇》采用了类似《just dance》的玩法,只不过主角从原创角色nobady换成了舞蹈之神、流行天王。

杰克逊.png

当年人们会用“天皇巨星”这个词,去形容那些超级明星和四驱车

本作中使用了大量MJ当年经典MV的原版素材,收录曲目也涵盖了MJ从出道到巅峰的一系列知名作品。限定版还非常懂得讨好粉丝心理,随游戏附带MJ同款白色闪亮手套,让你分分钟从“老男孩”化身“小苹果”(网大1.0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微电影《老男孩》里面,筷子兄弟所模仿和致敬的就是MJ)。

除了X360利用kinect外设努力让玩家跟上天王的freestyle外,仅仅是MJ强大的偶像光环,便足以让当时尚在市场流行的PSV主机版本作为一个玩法无趣的二流音游,也取得了不错的销量成绩。

MJ.jpg

只不过相比于《披头士:摇滚乐队》里面拿着仿真吉他周边好歹也算假装1:1演奏的玩法,MJ那遗世独立的太空舞步,按照当时的技术条件,一般人也根本无法实现体感模拟,因此,游戏致敬效果远大于实际游玩体验,高额的曲目授权费用也很难向着系列化方向发展,后来,该作便和早年的《外星战将》等游戏一起,成为了各大音乐公众号每年纪念MJ时候,随手提及的游戏周边。

566ab391xdc8bdf245b43&690.jpg

五、游戏有嘻哈——50美分与《50美分:刀枪不入》《50美分:血与沙》

既然有了“唱,跳”,肯定就少不了“rap”。

7cdcb75b5784e48d8adb46acff2cd0a2.1400x1388x1.jpg

在遍地狠人的美国说唱江湖,50美分(50cent)算得上相当狠的那一档,因为曾有过中枪后大难不死的经历而成为话题,至于贩毒,混社会,给道儿上兄弟平事儿,被主流唱片公司解约后自立门户等等OG范儿,这位老铁自然是全套操作整个全活儿。

bDcLwHjSAomxhRK-800x450-noPad.jpg

通篇游戏就是爽,没别的

作为一名多才多艺的说唱歌手,50美在各种艺术形式之间频繁跨界,其主导的首款游戏《50美分:刀枪不入》也是把自己个人经历作为卖点。

游戏枪战和动作部分虽然相比同类游戏而言平平常常,但是在地下文化输出方面,却把当时流行的超肥大T,永远不过时的大金链子,豪车美女道儿上兄弟连同其“核心技术”——说唱一起在游戏里进行了还原,因为自己就是圈里人的缘故,相比于其他游戏在这方面猎奇或者浮光掠影的表现,表现真实度(或者是说服力)自然高了不止一个台阶。

埃米纳姆.jpg

为COD演出歌曲MV的埃米纳姆老师

anigif_sub-buzz-1055-1581303340-3.gif

顺便放一个看不惯埃米纳姆演出的老人

同时,50cent连同这款游戏,也为更多说唱歌手打开了进入电子游戏领域的大门,在这之后,D-12等知名说唱歌手与组合都开始“触电”,玩法也从动作游戏扩展到格斗等各种类型,埃米·纳姆还被《湾岸:午夜俱乐部》,《COD幽灵》等游戏请去参演相关主题MV(注:只有唱跳rap,没有篮球,虽然奥尼尔曾经有过纯玩票儿性质的《功夫鲨鱼》,但严格意义上并非他本人实名参与,因此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六、数字脑白金——川岛隆太与《川岛隆太教授的DS脑力强化训练》

自从当年岩田聪上任后,任天堂逐步展开了一系列“蓝海策略”,目的是要面向非玩家群体,开发和推广新形态游戏。作为该策略的产物,结合NDS双屏触控特性,将传统益智游戏与当时日本社会上流行的科学脑锻炼话题结合,诞生了《川岛隆太教授的DS脑力强化训练》。

本作玩法看似简单,却因为内置小游戏数量众多,规则取自川岛隆太设计的脑力测试,所以所有人都能在没有任何主机游戏经验的前提下立刻上手,在完成(或者受挫于)游戏挑战后,系统还会根据玩家成绩,计算出“脑年龄”,当用户发现自己是“30岁的人,60岁的脑”之后,便有了更多挑战游戏的动力。

川岛隆太.jpg

按照玩家们通常对于任天堂的理解,或许一开始并不太能接受《川岛隆太教授的DS脑力强化训练》这样一款缺乏(或者说压根就没有)“游戏性”的智力软件,但岩田聪显然看得更远,他在百忙之中亲自登门,找到日本东北大学的川岛隆太教授洽谈合作事宜,将原本市场上最为边缘化的游戏门类,通过一系列软硬件设计和商业宣传,最终包装成了话题爆款。后来的3DS和现在的NS上依然有该系列新作推出,俨然已经成为了任天堂重要的第一方软件。

脑白金.jpg

七、一秒钟十六次的男人——高桥名人与《高桥名人的冒险岛》

因为具备超强的攻略游戏能力,而被游戏公司选中,在推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游戏后,在攻略杂志上教玩家们如何攻略自己的游戏,这个关于《冒险岛》的套娃,便来自最早的业界大V玩家——高桥名人。

1210780714277.gif

加藤鹰(no) 高桥名人(yes)

作为上古时代的KOL,高桥名人因为掌握了高超的游戏技巧(一秒钟连续按键16次,堪称行走的连发手柄,全年龄版加藤鹰),加之形象亲民,且具有演员般的个人魅力,被游戏公司包装成最早的一批专职玩家,并冠名了横版闯关游戏——《高桥名人的冒险岛》。

冒险岛.jpg

和本文其他大部分早在游戏之外便成名已久的名人,或者川岛隆太教授那样的正经科班学者相比,因为职业特殊,最初高桥名人也被社会贴上了“不务正业”的标签,在游戏受众以儿童为主的时代,其人设看上去也颇为卡通甚至是有些幼稚,但物以稀为贵,作为最早的高手玩家,他能够凭借一技之长,署名系列化游戏作品,这是如今所有知名网络主播们做梦也不可能享有的殊荣,倒是应了张爱玲那句话——出名要趁早。

高桥.jpg

八、不会玩游戏的导演不是好相声演员——北野武与《北野武的挑战状》

《北野武的挑战状》是FC时代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款Kuso(恶搞)游戏,该作于1986年面世,在有限的容量里,集画面烂,玩法蠢,bug多,内容完全不知所云于一身,就连游戏冠名人北野武的出现,也非常生硬且莫名其妙,说不清究竟是他“日”了玩家,还是玩家“日”了他。

游戏里“开场死一次就出ending字幕”“飞跃某红色国家”“自动放置主机一个小时后触发剧情”等设计非常无厘头,是当年飙车,演戏,说相声的北野武又一次自娱自乐,玩家和媒体对此则毫不客气,给出了一边倒的差评。

北野武.jpg

不久前,因为在73岁选择离婚,并娶了小自己18岁的助理,让北野武顺利登上了国内包括养生,金融,八卦娱乐,拳法等各大公众号

直到多年之后,这款游戏也被有心人重新发现,其中那些恶搞之处反而带有了一些“胡闹胡有理”的后现代精神,不仅如此,戏剧机构“日本放送”还将本作改编成了当代背景的舞台剧,剧中主人公时隔34年玩起《北野武的挑战状》之后,发现自己的生活与游戏主角恰恰相反,从而引发了一系列故事。

一款原本不着边际的垃圾游戏,因为传播环境改变,从而具有了强大的作品生命力,某种意义上说,这倒是和北野武本人所经历的人生起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北挑战.png

挑战状.jpg

九、那年白马啸西风——金庸与《金庸群侠传》

作为一个中国人,以小说,影视剧,游戏,或者干脆就是口口相传,总之就是无论哪一种文化载体或者传播方式,你都一定会对金庸及其作品有一个概念,一个对武侠江湖的想象。

大师.jpg

毫不夸张的说,直到今天,金庸大师依然是很多内容创作者的“饭票”

作为致敬武侠小说大师的国产RPG,《金庸群侠传》对金庸作品宇宙进行了一系列基于原作设定的同人化创作。回想游戏初代发售的1996年,个人电脑在我国刚刚开始启蒙,而市面上混合了各种盗版印刷,正版三联版又在其中傲视群雄的金庸小说全集正从70后手中传递给80后,电子游戏则站出来接替武侠小说被主流社会口诛笔伐的火力,成为了世纪末“洪水猛兽”。

群侠.jpg

《金庸群侠传》作为前承武侠小说光荣传统,后启电子游戏互动娱乐的新鲜事物,恰恰满足了小说书迷和游戏玩家对于武侠世界的某种想象维度,“金庸”这个名字虽然在游戏里没有直接体现,但对于玩家来说,这就是金庸爱好者所共同编织出来的一个武侠江湖,“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沉浮随浪,只记今朝”。

金庸.jpg

十、哇哇哇哇哇,啊啊啊啊啊——雷曼与《雷曼兔子》

最后,说一个全篇唯一不是真人冠名的冠名游戏,当年在Wii平台一炮而红的《雷曼兔子》。按照今天的眼光来看,这群兔子的设计语言有些类似近年来走红网络的“小黄人”,两者都是不会说人话,但肢体语言极其丰富,有事没事就喜欢cosplay,日常风格又萌又傻,具有默片时代的表演风格。

wii-rayman-raving-rabbids.jpg

而在此前《雷曼》系列游戏中,压根没出现过这种兔子,之以雷曼冠名,一方面是卡通美术风格与《雷曼》类似,另一方面就是老牌吉祥物联动新生代吉祥物,起到更好推广作用。

这群兔子很快也就实现了财务自由,后续作品销量和宣发也大都自立门户,各大平台上一时间兔子满天飞。尤其在颇具“主场”地利的Wii主机上,除了任天堂第一方作品以外,只有育碧的《just dance》和《雷曼兔子》能在销量榜前列占据自己位置,更是育碧在非核心玩家群体里最成功的品牌尝试,不光是游戏本身,“疯兔”也作为公司标志,被做成各种周边玩具,始于公司老大哥雷曼冠名,最终实现了自己成名。

结语:名人冠名的游戏作品,远不止文中所写的这些,比如大家熟悉的《科林·麦克雷赛车》《泰格·伍兹高尔夫球》等等,本文便未做收录,同时我相信,类似这样的榜单,在日后肯定还会继续更新,毕竟电子如今的产业规模已经十分庞大,也自然会吸引到各行各业杰出人才前来加入创作,给玩家们带来更多专业又好玩的作品。

【17173新闻写手团队招募启事】

如果你每天都在关注全球游戏动态,还有很多想法不吐不快,那么欢迎加入17173新闻创作团队!

你将获得竞争力的稿酬,有机会抢先试玩新游,并和小伙伴们一起疯狂吐槽!

有意者请加群:697308043 17173新闻兼职写手群 或扫码以下二维码进群↓

1561529321920.png

【编辑:铁士代诺201】

你不知道点进去会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