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视艺电利益之争 游戏工作室“被牺牲”

2010-10-08 15:59:13 神评论

动视艺电吵架忙,针尖麦芒不相让

最近动视(Activision)与艺电(EA)之间的火药味很浓,双方你来我往,互相发表了一些十分具有针对性的观点。这一场嘴仗是由洋洋得意的动视总裁Bobby Kotick挑起的,而接下来艺电的公关部门副总裁Jeff Brown的发言也是不甘示弱。双方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动视总裁Kotick批评艺电:

首先,艺电的压力太大,上层不断给下属下达指标,要求其必须在某个季度推出某个游戏,而动视则完全没有这种压力。其次,动视不建立内部工作室,一些工作室虽然被收购,但其首脑依然拥有掌握游戏开发的大权,保有原先的视野和文化,因此不会对工作室的积极性造成影响,而艺电一旦收购了某个工作室就将其变成了艺电的分部。最后,艺电由于工作环境差、员工缺少激情,因而很难招到最好的人才。

之后艺电的Jeff Brown就还以了颜色:

第一,动视完全没有指责别人不善待员工的资格,因为动视和现代战争开发商Infinity Ward的官司,以及之前和开发了《野性传奇》的Double Fine之间的纠纷早就使其恶名昭住。第二,除极个别情况,艺电旗下所有工作室的创始人仍在掌控他们的工作室。第三,动视作风过于骄横,因此《使命召唤》系列正在被他本人亲手毁掉。

王牌工作室,工作室中的摇钱树工作室

抛开双方老生常谈的“无人才论”与“傲慢论”之后,这一场争论还是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工作室被收购之后究竟应该保留多少的自由。

游戏与唱片、电影行业一样,由于其拥有很高的原创性,因而某些重要的制作人会对整个游戏的风格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可以说游戏的卖座与否与这些开发团队的核心人物息息相关。由于这点原因,一旦由于某款游戏而名噪一时的工作室被收购之后,如果母公司对其成员进行了“大换血”,即使依然以该工作室的名义继续出游戏的续集,玩家们也是不会买账的。“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工作室是死的,设计师则是活的,Bullfrog没了还有Lionhead,就是这个道理。

理论上来说是这样,动视和艺电的实际行动又是如何呢?

“理念之争”的背后:矛盾实为争夺摇钱树

如果参考Westwood的经历,那么Kotick对于艺电的批评是站得住脚的。Westwood于1998年被EA收购,四年之后就遭到了削减预算,最后经历了重组、沦为“EA太平洋”之后就彻底烟消云散了。2004年EA被收购的DICE工作室的命运与Westwood也差不多。2000年的时候加盟Westwood参与开发了《红色警戒2》的Dustin Browder则于2005年来到了暴雪北方,成为了《星际争霸2》的首席设计师。随着2007年暴雪被动视收购,大光头成了一个由艺电来到动视的例子,可谓造化弄人;而从动视“叛逃”艺电的例子则是更为有名的Infinity Ward(IW)。

Kotick显然在面对Infinity Ward问题时显得脸色铁青,这正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动视在将IW的两位前老板开除后,IW有35名核心员工相继离开;等到这些人都投靠EA并且建立了Respawn工作室的时候,动视才开始慌了阵脚。Kotick大骂这些人是叛徒,想用金钱挽回这些员工,但员工们则认为Kotick是在用本来就属于他们的钱来收买他们,因而引发了IW与动视的官司。由此可见Kotick之所以如此贬低EA,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曾经的摇钱树跑到了对面阵营。

目前动视手下的王牌仅剩半路出家的《魔兽世界》和IW出事之后暂时还能大卖的《现代战争2》,而艺电能拿的出手的也仅剩还没彻走上Westwood、DICE旧路的BioWare了(大概因为这是2007年收购的,还比较新)。看来,动视和艺电在对待旗下工作室方面所作出的表现,可谓半斤八两,游戏工作室的命运、理念和热情,放在母公司利益面前都变成了牺牲品。

作者:小哈米 来源:搜狐游戏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