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73 > 新闻中心 > 大众软件 > 恋爱也成奢侈品?“网恋经济学”分析(上)

恋爱也成奢侈品?“网恋经济学”分析(上)

2012-06-05 09:22:56 神评论

【本文由《大众软件》授权17173转载,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浙江 木然

编者按:本期谈到了网游里网恋的这个话题,这是个敏感话题,因为有诈骗谎言的恶徒或宅男,也有真实恋情的衍生,无论从哪个角度谈论都很棘手,好在有些现象是真实存在也无可厚非的,看看木然是从哪个角度出发的呢?以下文章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刊立场无关。

{{keywords}}最新图片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意欲网恋的宅男们,准备好你们的钱包了吗?

(一)

对我来说,恋爱算是一种奢侈品。如果想要正常地运作一段恋情,投入的成本包括礼物、餐饮、服饰、交通等等方面的费用。从我的角度来看,投入明显大于产出,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说,这要算是一桩失败的投资案例。

不过恋爱恋爱,有恋就必定有爱,我在这场交易中花出去的是血汗,交出来的是诚心,拿到手的东西却很难解释。按慕容晓晓的说法(或者唱法),爱情是可以买卖的,至于怎样给它明码标价,伪学者慕容雪村曾做过不完全调查,统计出2005年六位深圳女白领的爱情均价为26万人民币。

{{keywords}}最新图片
根据慕容雪村的说法,感情这种东西,不仅能够明码标价,而且市场价值极低

咱们索性拿油价做个参照:2005年一升93号汽油大约3.80元人民币,如今(截止截稿日)这个数字是8.33,涨幅大约是119.21%。那么这26万的爱情到了今天,也应该涨到了将近57万的市值。作为恋爱合同的其中一方,假设我月收入为5000,若是要把这段恋情修成正果,我所付出的代价是将近114个月,即九年半的工资,这还是在不吃不喝,辟谷成仙的前提下。

这对于我来说不大可能,对于在座的各位宅男来说也是同样。合理的投资组合理论是说,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进一个篮子。所以我们之中的部分人选择另辟蹊径,转移资本,改变战略,将主战场由尘嚣弥漫的现实挪到了比特流纵横的互联网上,于是乎便诞生了所谓的网恋——网恋网恋,即以网络为媒介,行以恋爱为名的社交活动。

{{keywords}}最新图片
说来说去其实还是一个字:钱

古有七夕佳节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今天不论什么时候,你都可以与网络另一端的“女友”见面以诉相思之苦,这无疑是一种伟大的进步。除了看不见摸不着以外,这位“女友”几乎能够满足你的一切幻想:她可以是穿着泡泡袜的萝莉,也可以是踩着高跟鞋的御姐,甚至是浑身散发着成熟气息的“绝望主妇”。

只要是你想得到的,互联网都可以满足你。然则就和所有的经济活动一样,参与网恋也必须承担一定的风险——而网恋的最大风险就是,你和你伴侣的第二性征很有可能是完全相同的。所以这又涉及到了欺诈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妖”。

{{keywords}}最新图片
幻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前不久重庆市**破获一起有组织的网络诈骗案,犯罪者正是通过网络聊天工具伪装成仅十几岁的豆蔻少女搭讪互联网上的猥琐大叔以骗取钱财,所用的伎俩亦不高明:由一群擅长聊天的“技术工人”(当然他们都是男的)负责伪装少女寻找受害人,再以电话相邀,由“通讯员”(当然她们都是女的)将冤大头钓出来之后再趁其不备之机盗取钱财。我一发小几年之前便用此手段横行网游,渔利颇丰,只不过没有走到见面那一步。按他的话说,小骗怡情,大骗伤身,互联网上到处都是雄性荷尔蒙泛滥的金主,为我一时之方便,取其九牛一毛为“交谊费用”,有何过哉?

这话说得有理,经济法量刑,也是以涉案金额为标准。我之发小从“男友”身上榨取的乃是点卡装备,再昂贵者,不过数据流耳;上述案例,即重庆警方破获的大案,受害人损失少则数百,多则上千,真金白银,总比网游里的数据更具说服力;美林证券因为提供虚假投资评估,严重违反了市场规则,所以在2002年被罚了一亿美元。

{{keywords}}最新图片

这笔钱就算放到今天,也能让人瞠目结舌,口水不止,要是拿来买93号汽油,那就是75519807升,别数了,那可是七千五百多万升呢。按一升油跑十公里来算,这笔钱能让我绕地球赤道转上18844圈,别说是这辈子,下辈子,下下辈子都别想用完。按照美林证券的遭遇,我们可以断定网游公司难逃其罪,因为他们提供了可爱性感的女性角色供男玩家选择,从法律上来讲,这叫协助诈骗,理应判罚;重庆诈骗案亦是此理,犯罪嫌疑人行骗,提供聊天软件的那家公司形同帮凶。

(二)

网络世界暧昧难明,而诈骗只能算是网恋的风险之一。借用慕容雪村先生的观点,网恋也像是一单混合了FOB和CIF特征的国际贸易,前者的意思是船上交货,货物在越过船舷之前,发生任何毁损灭失、遗弃泄露都不能算是交易成功;后者指的是货主承担成本、保险费和运费。在这样的风险下,网恋者有足够的理由去寻求第三方的保证,在这个方面,婚恋网站,如世纪佳缘,百合网等,他们略占优势。

{{keywords}}最新图片
以网恋为名实施诈骗是犯罪者常用的手段

该类网站强行规定,登记注册者,必须有证,有图,否则一律取消营业资格。也有网游把这招学了去,要求女性玩家必须通过官方的“MM认证”,挂牌者才能合法勾搭男性,否则就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如此做法名义上是为了男性同胞的福祉,其实不过哗众取宠的噱头一个,实施起来困难不说,玩家也未必买账。况且“认证”的过程也缺乏科学性与透明性,信不过的人会出来说:身份可以造假,照片可以百度,只要不是面对面确认,猫腻随处可有,你凭什么说“她”就是“她”?

我赞同这样的质疑,毕竟我们花钱上网找对象,谁都不想被欺骗感情。至于这笔钱,我们管它叫“机会成本”。就我个人观点,想要在网上把到妹,这笔钱不得不花:婚恋网站有会员费,网络游戏有点卡钱,就算是免费网游,服装是钱吧,装备是钱吧,双倍经验也是钱吧,就算你真是铁公鸡一毛不拔,花在游戏里的时间——转化成网费、烟费和电费,它也是钱吧?

{{keywords}}最新图片
我发小就是这么骗人的

在这我们甚至可以曲解一下凯恩斯主义中的“节约悖论”,把消耗网恋市场的投资者,宅男——的储蓄,作为一种促进恋情发展的手段。就像我很喜欢说的那句话一样: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有钱你就上,没钱你就撤。人们常说谈钱伤感情,不过要是没钱那感情何来?

这里不免又要提一下我的那位发小。上文说到,伪装MM期间,他在网游里欺骗了无数少男的感情与金钱。那些热衷于打宝和练级的宅男一听说他的“女性”身份,浑身立刻就被强烈的正义感与责任感所充盈,以至于他们要履行所谓“绅士的义务”。

{{keywords}}最新图片
视频防人妖?WOW,COOL

很遗憾,他们不是绅士,而我那位发小亦不是坐在豪华马车中的名伶。在整场交易过程中,他付出的仅仅是少量的时间与一点点斡旋交际的头脑,还有他亲姐姐的“色相”,经济学上说,这叫“低投入高产出”。至于那些通过视频目睹“伊人容姿”的死宅们就不那么幸运了,根据我发小的说法,从游戏币开始,再到点卡,装备,最后甚至是对方的帐号,只要肯下点功夫,他就能从这些金主身上把这些油水一点一点地榨光。按经济学的说法,这叫“高关税壁垒”,只要一直守着最后的底线不放,陷入网恋的糊涂蛋们就会把自己在网游里辛苦积攒的产业逐一奉上,等到意识到情况不对的时候,“伊人”早已改名更姓,另寻他处风流了。

可能会有人不解,如此简单的骗局竟然没人识破?当然——不是!有些时候,我们得考虑一下实际情况。比如我发小挑选的网游,多是男性泛滥女性稀缺,玩家整体年龄较低的类型,在这种市场环境中女性天生的优势能够得到最大的发挥,宅男们看到“异性”时出于求偶本能也会不管三七二十一作饿虎扑食状一拥而上。一句话,憋的。在这顺便引入一个供需关系的概念。

{{keywords}}最新图片
人妖的节操早就和志**一样掉光了

网恋市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供应不足的卖方市场。如果把网恋所花费的钱财视作一个妹子的价格,根据供给和需求的价格弹性,妹子多的网游,价格就会便宜;妹子少的网游,价格自然昂贵。早在《传奇》时代就出过为红颜一掷千金,最后落花终成流水伊人终为人妖的新闻,这位哥们显然也深谙投资之道,遗憾的是选错了对象。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