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腾讯模式:小企鹅能否Hold住大腾讯

2011-10-24 16:03:37 神评论

腾讯凭借IM小企鹅,几乎Hold住了整个中国互联网的场面,并Hold出了一个大腾讯帝国。在互联网的初始阶段IM小企鹅可以凭借先发的社交属性网聚人心,能不费力气地Hold住整个场面;但在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时代,IM已经不足以支撑其走向未来。

2011年3月,腾讯公布的2010年全年财报显示,全年总收入196.460亿元,同比增长57.9%;净利润80.536亿元,同比增长56.2%,未见衰减。

腾讯凭借IM小企鹅,几乎Hold住了整个中国互联网的场面,并Hold出了一个大腾讯帝国。在互联网的初始阶段IM小企鹅凭借你社交属性网聚人心,能不费力气地Hold住整个场面;但当社交网络与移动互联时代全面来临之时,更多实力厂商也具有了较为成熟的社交功能,并且在移动市场做得独辟蹊径,腾讯将凭借什么才能赢取未来?

“小青年”腾讯

腾讯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逐年看涨,且已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互联网巨擘。但3Q大战中,腾讯表现出了其脆弱和不成熟的青春期心理侧面。马化腾套用狄更斯名句致信全员,这不是最坏的时刻,也没有最好的时刻,让我们放下愤怒,让我们保持敬畏,让我们打开未来之门。

或许,正如马化腾所言,当腾讯回首过去十二年的日日夜夜,无论记住的是劳累、是委屈、是无奈、抑或是深入骨髓的乏力感,但对于青年腾讯而言,都希望能再过12年,回首看到自己青春期成长的历练,以及那些走过的坚实脚步。

这就是成长的困惑与挫折,不得不去面对。相较历经百年沧桑浮沉的IBM而言,腾讯无疑正处于其绝对意义的青年时代。再过十二年也好、再过二十年也罢,都只是日历上逐年跳动的一个数字与节点,对于腾讯,如何在青春期内学会拥有广阔的襟怀,放宽视野地去学习国际伟大企业的思想与品格,而非利益均沾,才更为重要。

今年,腾讯已在一片骂声之中,转型谋求开放。但是有业内人士分析,能感受到像腾讯这些拥有上万员工的大企业,惯性非常之大,虽然脑子可能已经在想着开放,但是从执行层的角度,这种封闭的动作还非常明显。

经历了一路走来业界对其的垄断骂名,腾讯今年此番决议开放,不管能否上行下效落实到位,但态度都值得肯定。或许在腾讯青年的眼中,委屈地认为枪打出头鸟,互联网公司中如新浪等大公司的模仿行为也不在少数,但大都难以成功,反而躲过炮轰。腾讯模仿成功便不断遭遇指责,不管这些指责是否有失公允,但业界的普遍质疑也并非全是无理谩骂,很多质疑同样值得腾讯深入自省。

同时,在对腾讯进行谩骂的势力和人群当中,也不乏一撮心怀鬼胎的势力。他们大多是尚有一定实力与腾讯较量的大公司,推波助澜业界对腾讯的羡慕嫉妒恨,心怀鬼胎地一面借势打压腾讯,一面私下结党营私牟取利益。

这从腾讯推出开放以来,接入腾讯登录的互联网企业中便可见一斑。QQ登录开放计划同样吸引了众多的网站加盟,搜狐网、优酷、世纪佳缘等一批网站,纷纷接入QQ登录功能,成为与腾讯社区开放平台合作的第三方网站。不难看出,之前那些与腾讯宿怨颇深的也没有放弃加入QQ登录。在利益面前,与以往的敌人握手言欢,是更明智的选择。

正如丘吉尔的名言,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中国互联网市场上,利益当头时,多年的交情可以一刀两断,多年的冤仇可以一笔勾销。但这种了结与化解都是暂时的,关系与交好时刻随利益的转移而变。所以,才有人称整个中国互联网就是武侠江湖,貌似大义凛然的公司时常隐藏着一颗道貌岸然的心。

此外,除了中国互联网实力企业觊觎腾讯,官方背景的电信运营商也日渐对腾讯提高了警惕。起初在运营商眼中,腾讯还只算是互联网业不入眼的“小青年”,腾讯的成长对其还不构成威胁。但当腾讯羽翼丰满,市值赶超了三大运营商中的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之后,就连中国移动也绷紧了神经。未来,运营商或将会对腾讯采取围堵和截击,而腾讯或应该学习谷歌的思路去尽早升级下一代技术,才能绕开运营商的埋伏,再次超车。

垄断帝国骂名

腾讯的企鹅帝国,同时也被称为垄断帝国。业内人士纷纷指责,腾讯是创业公司的拦路虎,互联网业界绝对不乏很多公司对腾讯恨得咬牙切齿。

腾讯果真是个遭人恨的公司?

虽然腾讯被视为中国少有的走出自己独特发展模式、并且完全超越了国外被模仿者的企业,但随着时间过去,腾讯此前成功模仿ICQ并进行二次创新,走出一条属于自己基础业务免费+增值业务收费道路的话题已然不再被业界称道。

相反,腾讯扼杀创新的骂名却一路延续。

看这些年全球互联网业的风云变幻,Yahoo日渐势微,Google拔地而起、Facebook悄然蔓延,新的互联网形式不断汹涌而至。与此同时,腾讯QQ十多年来一直攥着最广泛的用户资源,试图将QQ这个平台打造成最赚钱的机器,而当不断有人在质疑QQ能否再玩出新花样的时候,QQ的模仿都做得让人瞠目结舌。

甚至有人因为愤慨腾讯的模仿行为,不禁列举出了腾讯模仿的诸多“罪证”,如腾讯QQ模仿ICQ、腾讯TM模仿MSN、QQ游戏大厅模仿联众、QQ对战平台模仿浩方对战平台、QQ团队语音模仿UCTalk、腾讯拍拍模仿淘宝、财付通模仿支付宝、QQ拼音输入法模仿搜狗输入法……甚至不能穷尽。

有分析人士指出:业界咒骂腾讯的原因还不在腾讯模仿行为本身,更在于腾讯的模仿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换而言之,腾讯并非凭借货真价实的技术水平与被模仿者比拼,腾讯几乎每次取胜都是靠着其不可撼动的庞大用户基数,这种失衡的较量,或多或少都让腾讯显得胜之不武,于是腾讯每每获胜也都只是一如既往地忙着闷声发财,而对这些耳际的质疑与骂声充耳不闻。

对此,腾讯方面表示十分委屈:“腾讯的产品和业绩不是靠模仿就能做出来的,进入一个领域不等于抄袭和模仿,中国所有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模式和很多产品都是借鉴的美国成功模式和产品。把所有的责任和批评全集中在腾讯身上有失公允。”

有业内人士分析:在模仿中有创新,能捉住用户的喜好,腾讯也是有很多专利的。飞机是美国人最先发明的,那我们能不能去苛责说现在世界上所有的飞机都是模仿,毫无创新。世界上聊天软件数不胜数,包括世界级微软公司的MSN。可几乎只有腾讯一家公司能通过聊天大规模盈利,这也是它的一个不可否认的创新。其他很多公司做聊天软件的公司大都亏本,赔钱赚吆喝。

有专家分析称,当我们把腾讯和深圳的高新产业放在一起思考的时候,我们看到一个现象:毫无疑问,腾讯一直在模仿,也一直在前进。再纵观这一时期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多数完成了模仿时期的原始积累,以华为、中兴通讯、比亚迪等为代表的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创新的高度。

或许很多人一提到模仿,就会想到山寨和抄袭,于是对模仿有着先入为主的偏见。然则模仿绝非单纯的抄袭和仿制,施夷长技以制夷,模仿更深刻的内涵在于学习,“学我者生,像我者死”。我们承认,大量山寨产品的出现让模仿一词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不过互联网却是个特例,通过模仿国内外成功产品服务和网站,再加以改进,稍微创新,不用完全开发全新的产品,既节约成本,又缩小运营周期。这在国内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例子,虽然说互联网还存在大量急功近利的盲目模仿,但是不能不承认模仿在某种程度上对互联网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国内的互联网发展模式大多源自对国外的模仿,不能随便说谁抄了谁。而且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都想实施多元化,腾讯有足够的资金和用户基础实现多元化业务。创新和模仿都是一种寻求成功的手段,成功的创新往往是从模仿开始。模仿创新促进了模仿创新者的创新活动,客观上也推动了技术和商业模式的细化与变革,是值得提倡的,当然这要以不侵犯前人的权利为前提。借鉴模仿别人的成功理念和经验模式,并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和自身实际情况加以改进其实就是一种创新。

整个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几乎都是在模仿中创新,腾讯不是唯一。有业内人士表示,大公司以垄断的形式模仿,的确会扼杀中小型互联网企业的创新。但新兴互联网企业的开创,往往也是从模仿大公司开始的。如若单纯认为腾讯的模仿行为扼杀了新兴互联网企业的创新,有失偏颇。

再看团购、网游、博客、微博等这些商业模式,其初创者均来自海外。这无非是把一些海外成功商业模式引进中国,充其量只算作是早期模仿者,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将这些商业模式纳入到自己的创新之中。腾讯在模仿创新中的胜出的原因,除了用户基础优势外,还有就是二次创新,植入了更受欢迎的元素,品牌号召力也使腾讯拥有强大竞争力。

与此同时,腾讯虽然依托其根基IM,网聚了人,继而不断延伸到各个细分产业或领域。但腾讯在不少领域也始终难敌该领域的大腕,仔细观察,不难看出这些细分领域背后都有互联网大牌厂商做后盾,可见腾讯在与互联网大牌公司交锋中,用户基数优势并不是永久的护身符。如门户、微博领域始终不如新浪;财付通模仿支付宝但并无能力超越;拍拍网至今难敌大树淘宝网,甚至相差悬殊;搜狗输入法依旧是众多网友的首选输入法,用户的青睐和满意程度很高。可以说,真正成功的企业即使被强大的对手模仿,依旧能坚守住行业的鳌头。

正如优视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俞永福所言:“在PC上,腾讯除了聊天软件做到行业第一,其他十几个软件没有第二个软件做到行业第一。腾讯对于BS业务有很强的压力,但是对于CS架构,腾讯在浏览器、安全、下载、音乐、视频等十几个软件细分市场,没有一个软件做到行业第一。”

对此,腾讯方面回应:“腾讯提供产品的目标并不是打败谁,而是基于用户需求提供自己的产品而已。”

在俞永福信心满满之时,背后发生的故事是,今年UC用户下载使用某个版本的UC浏览器后,弹出一句话“请用比UC更快的手机QQ浏览器吧”。在一些用户向UC反映了这种情况之后,当用户再下载使用UC浏览器时,会弹出另外一句话“UC浏览器,就是比你快。”这话显然是说给竞争对手听。腾讯方面表示,“除了腾讯,中国所有互联网公司都想做成全能型公司,这是不是腾讯一家的行为。如新浪除了门户,也做了短信、博客、微博,现在新浪也在尝试做社区。”

的确,当俞永福自豪地讲出“今天中国的手机如果不预装两个软件,可能对销量有影响。UC的浏览器软件和QQ的聊天软件,这是所有的手机标配的软件”,也随即迎来了危险时刻。

UC浏览器早已成为了腾讯在移动领域的竞争对手。伴随着业界一种“UC浏览器的用武之地只在传统手机,而在智能手机时代将难以施展威力”的论调之下,UC的处境确实没有先前那般高枕无忧。

但或许俞永福对腾讯只能表达不屑:“腾讯发展十几年了,不用那么害怕它。找不到腾讯第二个软件做到行业第一,如果做一定顶多是行业第二或者第三。所以,在软件上专业性还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个市场用户对于品牌其实最缺乏忠实度,用户使用QQ聊天的同时,也使用百度的搜索,使用淘宝的购物。而这三家恰恰是互相死掐的对象,但是用户根本不关心这些,谁做的好就用谁的产品。因为产品价格等于0,都是免费的,所以互联网激烈的核心原因就是价格等于0。故此,对于互联网大的企业不必那么去有压力,尤其是在专业的领域里面。”

有业内专家表示:任何一个创新都不能排除会被模仿,不论是苹果的产品还是微软的产品,模仿者不计其数,但最后都没有超越,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模仿者没有创新,只是简单的模仿。虽然腾讯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基础、投入大量的宣传推广,但在一些产品上腾讯由于缺乏二次创新,所以也始终难以问鼎桂冠。

腾讯攻入门户城

原本三大门户的阵营,由于腾讯的加入,改写成四大门户。或许正因为腾讯攻入门户城,才让新浪越发的不安,并谋划着升级。其实,腾讯自身的IM本身就具有比门户更高级别的媒体属性。

有业内专家表示,其实,新浪要不要升级是个问题。虽然新浪自身主动在进行升级,但有一点我们需要看到,在传统领域应该有一个老大,老大犹如发电厂一般,不需要总跟着进化。如果没有人侵略它的地盘,能够有很稳定的广告收入,就可选择守城。因为新浪所在的门户领域已经足够稳定,新公司基本进不去。而新浪则主动选择了进化,此前先是锦上添花,弄了博客,后又开发微博。但其实有专家指出,新浪的名人博客和名人微博都是“伪2.0”,虽然新浪通过它们赚了不少钱,将微博与其在国外的鼻祖Twitter进行对比,就不难发现,Twitter所包含的代表互联网发展新趋势的要素,新浪微博身上鲜有,可以说新浪微博学了其形制,但远不能传神。

腾讯为腾讯网招兵买马的情景还依稀在目,当时为充实内容团队建设,腾讯聘请《南风窗》离任主编陈菊红担任腾讯网总编辑,同时从新浪、网易和搜狐等传统门户挖来了约500名财经、文化和科技频道编辑,而当时网络媒体的老大新浪网也不过才600名编辑。

业内对于腾讯网进入门户唱衰之声此起彼伏,认为腾讯的用户质量不高,与做严肃新闻新浪网吸引高端人士截然不同,腾讯网的受众人群也是乌合之众,难以获得高端行业广告主的青睐。但是经过“奥运一役”,腾讯网顺利走入门户的主流行列。据当年来自尼尔森额公调研结果显示,第一时间通过互联网获知奥运首枚金牌信息的16-30岁主流网民中,58%是通过腾讯获知的首金信息,遥遥领先于新浪、搜狐等其他门户网站。从中可以看出,在Web2.0时代,第一时间获得信息,越来越被网民看中,第一时间成为第一生产力。谁能在第一时间满足网民,网民就转向谁。在奥运会的网络信息服务中,腾讯掌握了“第一时间”这个制高点。

信息时代,时间就是金钱,“第一时间”就是第一生产力。第一时间并不是简单的“快”,而是强调直接,即一站到位。腾讯以即时通讯为基础,第一时间贴近网民,将间接的信息,变成了直接的信息,赢得了青睐信息快餐的网民。1.0的门户,好比信息和网民之间的媒人,是信息与用户之间的中间媒介,往往求大求全,把自己搞得很复杂。2.0的门户,媒体不再是主角,不需要把自己弄得很复杂,自己可以隐形在后面,让信息和网民直接“谈恋爱”。像首金信息,与新浪等大型、复杂的媒介信息比,虽然简单,但由于贴近网民最关心的事情,所以受到了网民的欢迎。从网络奥运报道竞争中可以看出,腾讯具有为用户服务“一站到位”的核心竞争力。

其实,换个角度来看。除了腾讯网之外,腾讯QQ本身也是一种媒体。如果从门户角度讲,腾讯可以说完全开辟了新式门户,腾讯QQ不是新闻门户,但却是2.0时代入口的平台,大家因为即时通讯而汇聚其中。新浪门户则仅是基于新闻内容的媒体。新浪的死胡同在于何处?比如其做新闻,新闻不可能让别人去发布,尤其是中国政策环境下,2.0媒体则以SNS交往为主,传递消息和信息。据此,我们看到门户的特点和所长,确定了其将在未来互联网中处在什么位置。

业内人士分析,腾讯虽然也弄了微博等产品,但是都还不成气候。其实腾讯IM本身就是新媒体,不能简单将其电子商务化。IM实为2.0时代的媒体,这种媒体不是以新闻为诉求点,而是以人们的交往为重点。换而言之,要从IM内容生成的模式来看,这是用户自己生成的模式,主动交流,而非发布。

从这个意义上讲,虽然腾讯微博做得没有新浪好,但腾讯的IM倒确凿无疑是2.0媒体,可以被认为是比门户更高的阶段。但其也依旧存在一些问题,这种媒体在与商务合流的过程中,出现了受到平台与增值业务分离强烈影响的新模式。而这种模式,对新浪而言是很难做到的。

门户最开始走媒体模式,即获取广告收入,但后来门户不约而同地走上了服务的道路,朝向游戏、短信、邮件等方面转型。在媒体属性上,新技术带来新媒体形式。

在从1.0到2.0的转变过程中,但其实新浪也没有完全跟上,因为新浪的名人微博,其实是拿1.0的思路搭载在2.0的媒体上,远没有学到Twitter这种级别媒体的精髓。SNS社区方面也算是媒体的一个重要属性,但中国无论是SNS网站还是门户的SNS尝试,都处于落伍者队伍。

从服务属性上看,门户朝着短信等电信增值业务、游戏为代表的网络娱乐,以及商务等领域做了不少尝试。按理说,门户不一定非要只走媒体这条路。商务潮流中的赢家大都是要建立平台,并将平台和增值业务进行区分,进行开放。对中国这几大门户来说,他们都谈不上开放。

从腾讯今年来的动作来看,腾讯的调整有一定的新意,提倡所谓开放的同时,对其商业模式产生的影响是之后需要关注的重点。

腾讯此轮开放调整并非是完全被动下的举措,也有着主动调整的行为,并且主动调整遵从一定的行业发展逻辑背景。即使没有3Q大战,也会有这轮调整。

实际上是苹果和谷歌这种新式发展模式给腾讯在思想层面上造成的巨大冲击,退一步说,如果将模式都暂且抛开,腾讯所追求的应该是什么呢?增值业务是最能拉升腾讯股价之处,但在腾讯名下,增值业务比重并非占据最大比重。游戏才是占到最大的业务,但增值业务对其来说战略性毋庸置疑。

同时,腾讯面临一种选择,过去是自己来做增值业务,因为腾讯自身便有较大的研发能力。现在变成与大家合作来做增值业务,这也是腾讯作为本刊门户说栏目所列举的几大门户中最特殊的地方。如,新浪一把抓,完全为封闭模式,它做博客绝对不是合作的模式,而是排斥的模式。搜狐、网易亦是如此。腾讯此轮调整正在出现不一样的地方。首先,腾讯的增值业务已成长起来,这就已经比其他门户领先一步。其次,成长起来的增值业务面临十字路口。有可能延续过去的封闭路子来做,还有可能就是和大家一起做。要想找出这其中的不确定因素,就需要将腾讯与苹果和谷歌进行比较,换句话说,开放和封闭的度对腾讯来说是个现实问题。是像谷歌那样选择完全开放?还是像苹果一样有限制地开放?

谈到开放问题,如网易、搜狐等门户还只能是探讨阶段,还没有成型的平台。而腾讯则明显有平台业务和增值业务的区分,这为其开放提供了先决条件。但腾讯开放的底线如果过高,也将让开放流于形式。

此前有业内人士分析,如果说新浪、搜狐是一种中央集权式门户新闻传播模式,那么腾讯则是一种典型的Web新闻2.0传播模式,即互动式、社区式、聚合式、个性化媒体新闻传播,这点与网易有些类似,也不谈谁革谁的命,但腾讯的崛起却能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首先,Web2.0时代,社区用户产生的阅读需求,带动新媒体的成长。马化腾曾表示“腾讯网是典型的以社区聚集用户,以内容满足用户,反过来以用户成就社区”,即在线生活3C模式:围绕已经形成的社区进行全面的业务布局,为社区用户提供信息获取、沟通、娱乐、商务等全方位的互联网内容服务。

其次,强大社区用户+全面业务布局给新闻门户带来新的传播和经营模式。传播模式上,腾讯通过桌面迷你门户带动广泛的流量与收益,开拓了“门户+IM+网络广告”的新模式。其实,桌面近两年一直是互联网公司的必争之地,微软利用IE、MSN来争,效果都不明显,因为没有强大的、极具粘度的社区用户为支撑。腾讯网的迷你首页、很好地借助了桌面资源、网络社区用户资源,能够在短时间内的聚揽大量的人气。同时,广泛的业务布局也为实现收益提供了更多触点:经典在线广告、富媒体广告、客户端广告、定制广告(依托IM、游戏等)、邮件广告等多元广告模式,创造了广阔的盈利前景。

再次,媒体互动性在未来存在相当的发展空间。腾讯网之前曾接连推出如QQ订阅新闻、QQ新闻连线、新闻竞猜等功能或板块,一方面为资源整合提供了平台,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为用户对新闻自主性的参与提供了可能,开创了Web新闻2.0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第四,平民化的新闻内容。从门户的新闻属性来讲,与新浪、搜狐的精英化倾向相比,腾讯的平民化特征更为显着。平民化视角,为腾讯网赶超传统门户,提供了更多可能。

“移动”的腾讯

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了,腾讯业已对移动互联网押宝,全线布局。

业内人士分析,在已经公开各自开放计划的对手里面,真正能够在目前给腾讯造成明显挑战的对手是UC、奇虎360和新浪微博。

据了解,用户数已经超过2亿的UC和腾讯之间的竞争主要在无线浏览器领域平台上展开,UC最新的开发者平台UC乐园的开发分成比例相当大方,与开发者之间按照五五分成, UC产品副总裁李明远曾表示,UC乐园之所以决定从一开始的时候就开始开放,而不是遇到瓶颈的时候开放,就是认为移动互联网市场机会很多,UC打算每年给开发者分成超过1亿元。

不过不少第三方开发者表示,腾讯的用户基数很大,可以迅速为开发者带来收入。因此大多数开发者会选择首先在腾讯开放平台上精耕细作,然后才会考虑其他平台。腾讯对于UC并无忧虑:“因为拥有巨大用户群的腾讯为合作伙伴带来的流量可以让很多小公司马上出现服务器崩溃,他们分成比例再高,也不如在我们这里挣钱。”

今年9月,UC方面认为,手机浏览器市场竞争不断升级,在C/S架构已成行业标准的前提下,内核能力就成为手机浏览器产品竞争的核心,同时,拥有自主的浏览器内核,也将成为本土浏览器厂商迎接HTML 5这一产业机遇,进而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俞永福曾明确指出,壳浏览器的路子在手机上行不通。可惜中国的浏览器公司大多“不务正业”,长期忽视在内核上的技术能力,这一产业瓶颈若不得到扭转,未来中国企业将无力与国际巨头竞争,甚至丧失移动互联网的新机遇。可见,在俞永福眼中,国产没有自主内核的手机浏览器未来寸步难行;对于奇虎360,俞永福认为其不会在移动互联市场对其构成威胁,原因是没有出手机浏览器。

然则,移动浏览器也是奇虎360的布局重镇。奇虎360副总裁齐向东表示:“我们一定要花我们能付出的最大精力去做移动端浏览器。比如说终端的移动化、终端的小型化和互联网的移动化已经是无可争议的未来趋势。”

在齐向东眼中,对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传统区隔观点有着不同理解。他认为:“有的人说未来的移动互联网一定比固定互联网规模大,这句话可能是错的。因为未来的互联网就是移动互联网,是整个互联网从原来在桌面上,最后变成可以随便动了,那么整个互联网就是移动互联网。”

当互联网变成移动互联网之后,浏览器对多终端的适应一定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有人质疑奇虎360在移动浏览器上的拓展,认为手机浏览器已经早有实力厂商布局,奇虎360较晚进入恐怕机会不多。齐向东不以为然,对自身的移动浏览器之路充满信心,他谈笑道,奇虎360进入传统杀软市场之时,该市场业已十分成熟,但360依旧乱中取胜,因此不用担心奇虎360在移动互联网中的斩获能力。进入时间晚,不能成为其不利因素。

的确,奇虎360往往靠奇招取胜。在移动浏览器市场,不知道奇虎360能否杀出一条血路。齐向东表示:“我们在iPad浏览器和手机浏览器上的投入,力争达到最大,因为在这个上面网民现在遇到的困难最大。比如说PC浏览器上就还有IE和360安全浏览器等等,手机浏览器上确实现在没有好用的,从360的角度来看,站在网民的角度看手机浏览器没有体验达到很完美的浏览器,原因并不是说大家笨,也不是现在从业的公司做不出好东西,是因为移动互联网来的太快了。到现在为止时间太短了,在这么迅猛的趋势下,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网民还处于迷盲之中,我买手机是买安卓的,还是买苹果的,是买大的平板,还是买小一点的,网民还在迷盲之中。互联网公司对移动互联网的服务产品和应用的提供也处在徘徊之中。也就是说未来在移动互联网上主打的服务和什么样的产品跟现在的互联网是不是一样的,这是个未知数。人的需求是未知的,在这种情况下你想做出令人满意的浏览器,我觉得这是不现实的,我们只能根据目前的需求去做,不断的跟着用户的需求往前走,不断的改进和摸索,我们顺着这条路往下走,这条路是对的。”

9月下旬,手机QQ浏览器以参展商的身份亮相第19届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展会上,腾讯公布了手机QQ浏览器全新的云战略和云LOGO,提出5S新理念(Smart智能、Speedy快速、Simple简单、Specific特权、Safety安全),其中Smart突出手机QQ浏览器的智能化,通过云端智能转换模版,用户可以轻松的逛论坛、看office文件、阅读小说等。Speedy突出了手机浏览器的速度,手机QQ浏览器主要通云架构极速浏览新一代引擎、双核(自有内核、Webkit)、云端压缩技术实现极速浏览并节省流量。Simple突出手机浏览器的简单易用,采取人性化交互设计,支持云账号服务,一键登录永远畅通;Specific则突出手机浏览器的差异化特性,通过云对接优质服务和内容、实现资讯、生活服务、游戏、LBS、Html5等方面的功能;Safety,突出对手机浏览器的安全性要求,手机QQ浏览器整合专业的QQ手机管家云查杀,实现网址安全检测、文件下载检测,并可保证支付安全。

当然,浏览器只是腾讯布局移动互联网的一个方面,腾讯无线还在更多方面展开布局。

不过,其实未来移动互联时代的竞争或还不仅在于此。有业内专家指出:无论是奇虎360、优视科技、还是腾讯、百度,这些互联网公司的视野都还没有完全打开。4G时代来临之后,3D时代也将随之到来。目前,谷歌在攻打Java语言领域,意在与微软作对,已经不是单纯靠通过控制手机操作系统控制移动市场的阶段。微软欲求通过革新告诉用户,只有通过微软的操作系统,才能看到更好的3D展示效果,即微软正在将3D展示技术与操作系统做绑定。谷歌则致力研究出一种技术,使3D展示成为不依赖于某个操作系统,变成兼容通用、甚至是超越谷歌自身操作系统之外的技术。即哪怕用户不安装谷歌操作系统,用户依旧可以凭借谷歌的标准来享受3D展示。虽然目前这些应用还没发展起来,但是国际厂商以及开始布局的竞赛。

就像过去视频文件,苹果的视频文件格式就不与其他机器兼容,在其他机器上就不能播放;而Avi格式的视频则放在很多地方都可以放。微软目前IE浏览器的升级其实意义不大,但如若有一天微软宣布看3D展示就只能用IE,用别的浏览器不行。这个时候,又可能燃起人们对于IE的兴趣。而谷歌要做出与IE无关的各种东西,即为搅黄微软。

人体浏览器就是谷歌做出的一款产品,浏览器本身是个应用,但谷歌意图告诉用户,浏览器可以不依靠于操作系统。谷歌与微软争夺的要点(HTML5语言标准)完全在腾讯的境界之上。正如业界普遍知道的一句话,一流企业争夺标准,二流企业争夺核心技术。而谷歌与微软都拥有自身核心技术的同时,就欲求要用自己的核心技术去废掉对方的核心技术,进而争夺到标准。

众所周知,4G与3G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显示技术,即3D上。未来手机摄像头方面,或将普及除后边配有摄像头、前边也有摄像头的配置。后边摄像头是照别人用的,前边摄像头是照自己用的,为视频电话的普及做准备。虽然最近两三年之内还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但两三年之后或将会逐步涌现,而届时与3D有关的技术都会鸡犬升天。

3D将成为IT互联网领域争夺的要点,未来在终端层面上,不可避免地争夺到底是在手机、还是在以电视为代表的家电上看3D?而谷歌与微软则是在3D根处争夺,即制式上。他们已经不是在构件和中间件领域上做文章。

谷歌应对下一代竞争的法宝就是端到端计算,在PC机阶段,硬件是一体化的,PC再怎么做都是大同小异,即通用机和兼容机。移动手机市场则缺乏一个能将手机变成如PC机一样通用市场的企业。没有出现像Wintel联盟将竞争引向应用而非框架的情况,移动市场的框架还有很多未定之数。这种情况造成了微软可笑的处境,即靠英特尔靠不上,于是转而靠诺基亚,但诺基亚则比英特尔要差远了。如果诺基亚能够像当初英特尔统一PC市场一样把手机一体化,将手机市场统一起来,那么微软通过与其结合,还能够做老大。

既然移动市场没有相当于PC市场英特尔的角色,这时权力就在分散和转移。在这其中,谷歌的思路最接近争夺的要点。谷歌不管手机设备市场的天下大乱,转向通过软件方法来解决手机市场问题,即设备无关。设备无关的正道就是Java,走彻底的开放。

中国移动也在不断收购一些厂家,其初衷或许是,自身很大程度上拥有了对其用户选择手机设备的掌控权,意图通过运营的优势,将用户手中的手机统一起来。

但腾讯由于其所处的产业位置,显然没有能力采取中国移动的这种做法,于是可供其选择的路或许就是像谷歌一样,去做彻底而深入的开放。

腾讯的IM其实本身就是一种P2P技术,是一种设备无关的东西。中国移动想要整治腾讯或将通过刨祖坟再造一个新IM的形式来做,但此法在技术上可行,商业上却完全没有把握。从产业联盟上看,中国移动想要锁定手机设备商,但要激发腾讯弄出设备无关的服务,则可能更让其金蝉脱壳。

开放的悖论

衡量腾讯自然需要新维度,用以往的衡量标尺去衡量总归显得有些不对路。

腾讯希望开放,但其实目前还只是处于一个转型的过程,真正开放并不简单。

商业模式层面上,目前腾讯开始寻求在产业链层次上合作共赢,但仅仅从产业链层次上合作是否足够,同样有待进一步商榷。腾讯目前还只是粗略分下工,如自身做哪些内容,第三方开发者做哪些工作,但自身不承诺自己不做增值业务。第三方开发者可以做,即腾讯有一部分内容可以不做,由第三方开发者来配合着做。这种模式在整个世界互联网领域可谓前所未见,谷歌和苹果都是阵线分明,即便是中国移动也是如此。

但即使是像苹果一样的有限开放,腾讯目前也还不能够完全做到。这其中,也许是有自己的初衷,或许是由于核心技术还存在一定缺陷。

如此前业界对腾讯也多有担心,担心如果公司的应用做得好,腾讯会直接“抄袭”。马化腾认为开发者不必担心,他说:“我们做SP的经验表明,开发者的应用和内容在稀缺性和创新性上面层出不穷,平台商根本不可能全部包揽,在网游领域,我们收入最多的游戏也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提供的,而不是我们开发的。开放的关键是商业原则和规则是否透明,我们不会禁止开发者在我们的平台上开发任何应用。”

腾讯的开放愿景以及马化腾的开放宣讲,在实践中也逐渐显现着矛盾。如果腾讯是完全开放,就不会出现以下的情况,如最近有新闻称第三方游戏开发者告腾讯,“腾讯没有开放,因为腾讯在撤我的广告。广告部门已经答应登我的广告,并收完广告费,最后却表示我的广告和腾讯游戏业务产品有冲突,经腾讯财大气粗的游戏部门强加干预,被责令撤下。”虽然腾讯方面表示,这个事件被证明是一个误会。但从中不难发现,腾讯既有业务与第三方开发者业务重合的情况,就是腾讯开放中难以跨越和回避的问题。而这种情况绝对不会在苹果的业务模式中出现,虽然苹果也自己开发游戏,但苹果开发游戏的目的纯属为了培育市场,当初没有人为其开发游戏应用之时,苹果自行开发一些游戏应用,为了满足消费者购买iPhone后的用户体验,而非为了让自己开发的游戏本身赚钱。但当其他游戏开发者发展起来之后,苹果自身就不再自行开发游戏,因为其真正目的已经达到,三七分成的模式已经足够让苹果的利益得到满足。

从这一点上看,腾讯还没有完全做到。目前,腾讯自己的经济账似乎是这样算的,第三方开发者开发交给腾讯的钱,与腾讯自己开发所得的钱相比,肯定是腾讯自身开发所得的钱更多,所以腾讯自行开发的路数还要继续。这样就产生了上述第三方开发者与腾讯之间的矛盾。从本质上看,腾讯一方面说开放,做鼓励第三方开发者的裁判,但另一方面身为裁判员的腾讯又自己积极做着运动员的业务。一些运动员来了之后,因为与腾讯自己的运动员不合,就被腾讯踢出去。

这种情况是否符合腾讯自己现阶段宣称的转型政策?这或可能属于马化腾在上层指出一个大方向、但腾讯底层还来不及调整的情况。如果这种可能成立,那么就意味着腾讯的开放之路要十分缓慢地转型,逐步转型到提供工具、提供平台,帮助别人开发市场的路上,这种就像苹果先前做的一样。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马化腾和下边的行为意志是一致的,即使宣布开放转型,也只是受到3Q大战冲击一时的应激反应,过后还会重新回到原有运行轨道,名义开放而实际已再次关上开放的大门。

从这件事情来看,就有多种可能,一种可能是腾讯认为这种事情是不符合政策方向的,于是逐步规范,未来不会再出现这种事儿;另一种可能就是这种事情变得越来越多,甚至严重到腾讯在这个领域收回政策。

问题的聚焦点在于,腾讯正在经历做二代媒体、将平台和增值业务进行分离的过程,面临和暴露出的种种矛盾和问题,以及和利益相关方的冲突与争夺。

在主要平台的构造上,关键是看腾讯和几方对比,各自依靠什么核心技术、包括与谁结盟的问题。反过来看,腾讯的增值业务是腾讯能否与小兄弟们同甘共苦的问题。

腾讯自己言称开放,所发布的信息自然是其自身吹嘘自己如何开放成功的言语,而一些参与其开放的第三方开发者所反映的矛盾,则反映出腾讯开放不成功的地方,当然此处不能一概而论。

真正开放对腾讯好,还是封闭对腾讯好?腾讯此次做出的结论是开放对自身发展好。但如果企业明着想要开放,但由于种种原因开放不了,一开放矛盾随之变得很大。也许最后经过反复试验发现,自身开发能力很强,但开放给很多尚不足够成熟的第三方开发者开发,反而把产业链给毁掉了,那可能就不如腾讯自己开发更好,同时这种开放就存在不合时宜的因素。

虽然鼓励开放,但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却也要实事求是。譬如,最终判断企业,是企业能不能赚钱,能不能被市场接受。如果一个市场上,做封闭的企业最后成功了,做开放的企业反而死掉了,那么能说明的问题是现阶段这个市场还不适合做开放。

苹果时代中,苹果自我开发的时候失败了,让别人开发的时候成功了。而腾讯则相反,自己开发的时候成功了,那么开放让大家开发时遇到不少问题,并且是在美国互联网市场上都不曾有过的问题。

未来腾讯靠什么?

未来,腾讯靠什么?靠IM肯定不能够长远,其在基础技术方面还能有何绝招可以支撑其下一代发展?与此问题相关的则指对苹果这种潮流未来发展的质疑,其实苹果这种模式在不远的将来或也可能过时,所以苹果现在处境其实挺危险,乔布斯去世,让正好是需要人来判断的时候,却缺乏了对未来做判断的能力。苹果下一阶段面临的或是P2P的技术,P2P技术与构件技术之间的明显差别在于,构件技术还具有某种设备相关性。

虽然随着手机技术越来越发展,可能构件技术发展的余地越来越大,但尽管如此,下一步由Java技术掀起的端到端计算(终端计算),与微软所言的“硬件+软件”的终端计算还有所不同,它是通过语言和整个操作系统,在Java的基础之上,彻底虚拟化。

这就考验腾讯的准备是否充分,如若腾讯对此没有准备,则很可能在未来面临目瞪口呆的窘相;若已未雨绸缪,则胜负未定,迎接下一轮比拼。

对于一个互联网企业的开放,首先是语言开放,操作系统开放。平台开放,其关键是自己不做这些增值业务,只做基础业务,增值业务让别人去做。

腾讯显然是基础业务和增值业务都做。当然目前腾讯也做出了一些转变,希望自身能够和产业链上下游进行结合。但腾讯接下来要面临的问题也随之增多。

可以对比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平台很强大,但是增值业务无力,例如中国移动。第二种是增值业务非常强,同时基础平台也很强大,例如苹果。介于这两种之间,腾讯处于第三种情况,目前它主要的转变线路是,从自己开发增值业务,转向一套由整个产业链共同开发增值业务的模式。腾讯或本意想实现这种转变,但转变过程中却不可避免出现矛盾:一方面,要是腾讯自己开发增值业务,收入全归自己,但这样就会出现和产业链脱节的情况,甚至和产业链处于对立之中。姑且不算3Q大战对其的外部刺激,即使按正常发展周期来看,把腾讯和苹果发展路径作比较,如果将腾讯放置美国,就相当于苹果又从有限开放封闭回去的状态,即变成一切通通都是自己开发,苹果封闭时代的前车之鉴就为腾讯敲响警钟,苹果那么大地玩研发能力,但在封闭战略下也是和微软一役中战败,当苹果让全产业链加入开发时,才重新赢得胜利,如此看来,那么腾讯此前的封闭状态显然是不能长久的。

苹果掌握了操作系统,掌握了硬件,而这两点都是腾讯所不掌握的。那么腾讯能不能去控制硬件呢?至少现在还看不出影子。但目前市场上,中国移动控制着硬件,苹果控制着硬件,谷歌却没有控制硬件(谷歌虽然买了摩托罗拉,但时好时坏还没到盖棺论定之时,三星和HTC也还在抱怨。)从谷歌基本面和其本性来说,其发展路径还是设备无关的模式。但设备无关就面临核心技术的难题,这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没能很好的解决,都还停留在探讨阶段。

腾讯此时也或面临着同样的思考,完全不依靠设备,能不能建立起自己的服务产业链。如果不能做到设备无关,未来肯定会受制于人。可以想见一种情况,中国移动虽然增值业务开发能力不行,但其把设备厂商一律收买,最后联合去排斥腾讯。虽然目前这种情况还不明显,但也隐隐约约能够感受到分毫,一度作为全产业链公敌的腾讯早已经被很多实力企业盯上,想寻得时机整其一把。

可以说,不乏很多企业已经在抱着团地琢磨腾讯,如何整治腾讯。例如,未来可能会有企业和相关机构,针对腾讯的IM进行釜底抽薪。如腾讯靠IM起家,而中国三大运营商则显然都错过了这一机会,但折腾腾讯还要从此入手——虽然成败还将交由市场决定,但这场暗战势不可挡。如推出一个类似下一代“全媒体”的产品,即把包括IM在内的所有新兴的技术和媒体形式都整合进来,相当于出现了一种新QQ,并且这种新产品要比QQ强大的多。

业内专家表示,这也正是腾讯挨炸弹、将来会挨到哪儿的症结之处。由一股强大势力联合刨掉腾讯根基的可能性有没有?或许不无可能。

这是一类问题,即比拼在产业链整合时手里拿的实力牌。如有厂商想整合硬件,有厂商不想整合硬件。对于中国移动这种想要整合硬件的厂商,整合硬件时,其面临的主要威胁是什么,挑战是什么?反过来说,它能不能迎接这种挑战,就是其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

如果腾讯不想走控制设备的路,那么腾讯就要深入考虑自己的核心技术何在。比如设备无关的服务就是另一条路:手机设备可以五花八门,但是腾讯可研究出设备无关的服务——就是研究一种技术可以无所顾忌地搭建到不同的设备之上,而不论设备厂商是否积极合作。这也是未来的主流趋势。

因为移动互联网越往前发展,越是设备无关。目前这种万国设备部队打仗的情况或只是一种过渡阶段,这是由智能操作系统决定的。手机智能化本身就是朝着不靠硬件,而是建立在操作系统基础上。根据操作系统上能够建什么,那么在操作系统上建立和生长的东西,就与操作系统之下的无关。

对腾讯而言,有时不是因为看不见趋势,相反是因为它看到太多趋势,最后自身看花了眼。腾讯也不知道最后哪条道会走通,于是就广泛地尝试。目前,QQ对于腾讯来说是一个超级应用,只不过这个应用的底层技术比较超前,所以QQ成为了腾讯在旧时代的一个平台。在互联网初级阶段,腾讯凭借IM中包含先进的社交能力笼络了用户,继而开发出一系列增值业务取胜,但当社交网络、移动互联时代来临,实力厂商身上都充满社交元素之时,如新浪围绕微博开发的产品正来袭、运营商努力设伏在腾讯的前路,都对腾讯构成威胁,腾讯在新时代亟待为下一代技术革新转型。

作者:李轻侯  出处:互联网周刊


【来源:】

你不知道点进去会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