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屏蔽的青春-那些贴满标签的80后玩家(2)

2011-05-13 16:03:14 神评论

7

“我已经十几天没上网了,不也好好的。”小毅说,“以前要是一天不去网吧就难受,工作以后没那个时间了。现在就算去网吧,也不知道能干什么,看哪个都提不起劲。

小毅不喜欢喝酒,啤酒喝一瓶,脑袋就开始嗡嗡作响。他说父亲喜欢喝酒,几乎每天都喝,每喝必醉,经常吐得到处都是,有几次去别人家喝酒,回家的路上还掉进了河里。

关于父亲,他印象最深的是自己小学五年级时,每天要上早自习和晚自习,早晨六点去学校,晚上很晚才回家,从家到学校的路上要经过一片坟地。那时的他很怕鬼,每次走过坟地都会胆颤心惊,一个劲地观察四周的动静,唯恐坟头冒出白色的东西。父亲知道后,每天早晨送他走过那片坟地,晚上又在坟地的那一头等他。

8

高中住校,小毅喜欢过班上的一个女孩。他住在山的北面,她住在山的西面。父母知道后,坚决反对,两人只好分手。女孩没考上大学,复读两年后,外出打工。去年过年,他见过她一面,她说她在上海,挺好的。

小毅对未来女朋友的要求很简单:长发,温柔,有工作。“我已经够懒了,她可以和我一样懒,但不能比我更懒。”他说。他的理想是“做个闲人”,一天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好多人不都这么想的吗?现在拼命,不就为了今后能做个闲人吗?

你想找份什么样的工作?“不知道。”

你觉得你能做哪些工作?“都可以吧。”

一周前,他去人才市场投了份简历,工作人员问了他一些问题,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和小毅的几次聊天,他唯一提到的梦想,是去大山里,看看层层叠叠的树林。

{{keywords}}最新图片

小毅的80后记忆碎片

  •  网络成瘾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泛指对电脑与网络的过度使用,导致日常生活受到影响。美国精神病学家伊万·戈德伯格(Ivan Goldberg)于1995年发明了“网络成瘾症”一词,但他否认这是一种精神病症。他认为:“把人的每一种行为都放到精神病学的范畴中去讨论,并试图用医学理论去加以解释的做法是荒谬的。如果你把‘成瘾’的概念扩大到人的每一种行为,你会发现人们读书会成瘾,跑步会成瘾,与人交往也会成瘾。”

  • 拆村并居

地方**打着“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旧村改造”、“小城镇化”的旗号,要求农民从原先居住的村庄迁出,搬入统一规划的住宅区。农民失去宅基地,失去地产权。地方**将农民的宅基地复垦,用增加的耕地换取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上演一场新的“圈地运动”。

  • 网络小说

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小说,具有全民参与、传播速度快、个性鲜明等特征。由于创作自由,易于发表,且可以在短时间内积聚起读者,近几年,网络小说迅速流行。由网络小说衍生出了一批独特的题材,也涌现出了一批以“80后”为代表的网络作家,对新一代的网络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 《反恐精英》(Counter-Strike)

以团队合作为主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最早于1998年作为《半条命》的第三方模组(Mod)推出。2000年,Valve公司获得其版权,将其作为独立游戏发行于市。游戏将玩家分为反恐阵营与恐怖分子两队,在同一张地图上进行多回合的战斗。

【来源:】
支持键盘 ← 和 → 分页
17173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17173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