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73 > 新闻中心 > 新网游动态 > 中国功夫VS西方魔法 挖掘中国功夫情节

中国功夫VS西方魔法 挖掘中国功夫情节

2005-05-31 10:29:45 神评论
  当翻开并不厚重但十分精彩的电子和电脑游戏史时,作为玩家的你一定会被一个名词深深吸引。从FC时代的RPG《塞尔达传说》、《勇者斗恶龙》开始,电子游戏机就把我们引入了一个充满着神秘悬奇的世界里,那些看起来瘦弱不堪、营养不良的家伙们,拥有着令人惊讶的远超其外表的可怕力量。无论是小小的照明术,还是能摧毁高大建筑物的爆裂火球术,它们的神奇总是令第一次接触到它们的人目瞪口呆。也许很多人觉得穿着锃亮华丽的全身铠甲的战士们非常威武,但这不妨碍法师这一极具个性的职业吸引到无数玩家。面对战士们的高超防御和强悍的物理攻击,法师们常常是付之一笑,他们轻轻举起手中或朴素或华丽的法杖,战士们听不懂的神秘韵律从他们嘴里自然流出,在一些并不复杂的肢体语言后,诡异的、难以理解的现象就发生了……
  
  是的,你没有看花眼,一切都是如此自然。

  这就是魔法――Magic。 我们已经处于一个让魔法侵入的世界,却已经忘记了原本属于我们的中国功夫。
  
  中国功夫缘起于中国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人们在狩猪的生产活动中,逐渐积累了劈、砍、刺的技能,这些原始形态的攻防技能就是武术技术形成的基础。

  中国功夫萌芽于原始社会时期。氏族公社时代,经常发生部落战争, 因此在战场上搏斗的经验促进了武术的萌芽。

  中国功夫成形于奴隶社会时期。夏朝建立后,经过连绵不断的战火,武术为了适应实战的需要进一步向实用化、规范化发展。商周时期,产生了太极学说,从此奠定了中国武术的体系。

  中国功夫发展于封建社会时期。秦汉时,盛行角力、击剑,还有“刀舞”、“力舞”等。唐朝时开始实行武举制,对武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宋元时期,以民间结社的武艺组织为主体的民间练武活动蓬勃兴起。明清时期则是武术的大发展时期,流派林立,拳种纷显,形成了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等主要的拳种体系。

  魔法到底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定义它呢?我们通常所说的“魔法”一词具有浓厚的西方化色彩,对东方文化一般是突出“仙术”、“道术”、“佛法”这样的称谓。在我看来,魔法就是通过信仰、研究和修行而获得驾驭、激发、操纵周遭所蕴涵的魔法能量的方法和能力。魔法通常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改变目标事物的外在形态,如隐身术、孙悟空和杨戬的七十二变;对目标事物造成损害或增益,如火球术、修复术、治疗术;控制目标事物的意志,如召唤魔怪、魅惑他人;扭曲时间和空间,如时间停止、瞬间传送;赐予或剥夺目标事物的能力,如减速加速、飞行术等。西方魔法的详细记述主要见诸以《魔戒》、《龙枪编年史》为代表的奇幻文学中。在这些作品中,作者主要是描绘中世纪时期的国家战争、种族和宗教的争端,以及在此背景下某些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比较注重彰显救世除魔式的个人价值和小团体的英雄主义。它同时也是电子和电脑游戏中魔法的最大灵感来源。著名的欧美游戏系统规则龙与地下城(Dungeons&Dragons,以下简称D&D),其世界构架的背景源头就是托尔金教授的奇幻文学名著《魔戒》。奇幻文学从欧洲流传到电子游戏先锋国度日本,催生了《罗德岛战记》、《亚尔斯兰战记》这样的大作。很快,由这两部作品改编的电子游戏诞生,加上D&D核心规则在日本造成的巨大影响,一时间几乎所有的日本RPG都采用了类似于欧洲中世纪的剑与魔法的虚拟世界做背景。我们必须承认,如果没有奇幻文学进行的艺术夸张和书面流传,魔法也不会有今天这样大的影响力;而如果没有魔法,电子和电脑游戏将是多么乏味!然而,魔法中隐约缺少一点更重要的东西。
  
  功夫的英译现在是Kongfu,以别于martialart,方显出功夫之“耗时、耗力、守元、固本”等要义,这都是要以个人为载体的。
  
  功夫首先是视觉艺术,更能体现是一种快感。
  
  《卧虎藏龙》在美国放映后,美国人一片惊呼:他们居然克服了地心引力。连奥斯卡颁奖典礼都特意安排两名武术表演人员在钢丝的帮助下飘然而至,满足观众对“飞”的好奇。想想看,那些中国人能够在绿竹梢上随风摆动,轻盈得宛如一片竹叶。对于只见过李小龙式拳脚搏击的美国人该是多大的震撼。
  
  美国人的震撼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根本就是没见过世面。我们这些上世纪70年代末的孩子,许多人在很小就被小龙女、楚留香、青翼蝠王这些人迷住了,甚至在做梦的时候都会梦到自己可以像燕子和蝴蝶一样飞越过很多山峦河川和屋脊。 更何况,轻功简直就是偶像派动作片明星吸引少女的不二法门:且看《绝代双娇》里的花无缺,一招斗转星移,修长的四肢裹在飘飘白衣里轻盈一转,从树梢上飘然落下。试想即使此人相貌平平,但看了这等美妙的姿势,又有谁不会将之认为是翩翩公子呢。再看《***之狮王争霸》,***如同蜻蜓点水一般点过众人头顶,于乱众中救下十三姨,想必那一刻,十三姨眼中所见全是:“我的意中人是一位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脚踩着五色祥云来接我。”
  
  还记得在1982年,有一本畅销杂志叫《武林》,当时在初中生里的流行程度接近于现在的日本漫画。还有一部大片是《少林寺》,给我们带来的视觉冲击相当于第一部《星球大战》,许多人看过6遍以上。《武林》上刊登一些的武术图解,比如二十四路弹腿,就有同学照着比划,据说还有些孩子看了《少林寺》之后就离家出走前往少林寺学艺。

  中国人的功夫情结的另一个根源在于对个人价值实现的渴望和对社会不公的心灵反抗。“物不平则鸣”织就了中国人功夫情结的历史根源。
  
  《功夫》结尾,那个火云邪神被一记如来神掌打得神思恍惚就地沦陷,随后他听到悲天悯人的一声问:“想不想学啊?我教你。”邪神轻轻点头,一张老脸顿显羞怯而梦幻。

  谁不想学功夫啊,武侠,功夫和江湖。这是虚虚实实世代相传的神话,没有人相信它,却永远有人愿意相信它。

  中国人,要的就是中国功夫。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