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基因婴儿事件是好是坏?回顾这些电子游戏,可能会给你答案!

2018-11-27 17:10:54 神评论

17173 新闻导语

“潘多拉魔盒已经打开,我们可能还有一线机会在不可挽回前,关上它。”

“想象是发现的本质。”

这是游戏《守望先锋》里,那位经过基因改造的猩猩“温斯顿”的经典台词。

图1.jpg

因为有想象,所以人类愿意去发现,去创造,去探寻未知。

这也是科幻小说、电影、游戏越来越大众的原因。

但如果科幻里的场景真的进入了现实,情况又会怎样?——

想必大家都已经被“基因编辑婴儿”的新闻刷屏↓↓

图2.jpg

这事情的舆论走向简直不要太过山车:

上午的时候全网都还在称赞“重大突破”,

而下午就来了大逆转——“不可推行”“打开潘多拉魔盒”。

图3.jpg

抛开这次事件的争议来哔哔,

对于科技带来的威胁和伦理争议的思考由来已久,

总结来哔就一句话:人类真的能把握事情的走向吗?

在绝大多数人眼里,并不能。

换句话哔,大家觉得人类就是两个字:作死。

图4.jpg

每次科技爆发时,都会引发这种隐忧。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科幻作品——

200多年前,工业革命完成,医学高度发展,

于是诞生了《弗兰肯斯坦》↓↓

图5.jpg
↑↑玛丽雪莱创作的《弗兰肯斯坦》,

这本书里,弗兰肯斯坦能创造怪物,

但他却不能控制怪物,最终带来了悲剧。

作死。

100年前,物理学迎来重大突破,人类首次征服南极,

而在同时代《克苏鲁神话》系列小说里↓↓

图6.jpg
↑↑爱手艺大人创作的克苏鲁神话体系

又有多少自以为通晓地球乃至宇宙奥秘的人,

因为不可名状的未知,最终san值归零、陷入癫狂。

又是作死。

二战后,原子能技术高速发展,

在给人来文明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催生了更多隐忧。

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事件更成为了恐惧放大器。

两年后,EA推出了一款名为《废土》(Wasteland)的科幻游戏↓↓

图7.jpg
↑↑本作描绘了核战争之后的世界,也是废土游戏的开山鼻祖

包括后来的《辐射》(Fallout)系列↓↓

图8.jpg
↑↑1997年推出的《辐射》初代

这些游戏多多少少都受到了切尔诺贝利事件的影响。

你问发生核战争的原因?当然还是因为作死。

近30年来,基因技术、计算机、人工智能纷纷迎来重大突破,

关于基因技术,我们看到在《生化危机》系列里,

保护伞公司为了基因改造,创造了T病毒,

最终让世界走向了毁灭↓↓

图9.jpg
↑↑即将正式发售的《生化危机2重制版》

关于计算机,我们看到了赛博朋克的兴起,

人类与机器的融合的种种不确定性,

最终催生了阴郁且颓丧的一个个世界↓↓

图10.jpg
↑↑《赛博朋克2077》描绘了一个科技发达、但衰退且野蛮的黑暗未来

而人工智能,半年前爆火的《底特律:变人》大家也一定印象深刻↓↓

图11.jpg
↑↑《底特律:变人》更多地把篇幅放在了伦理的思考上

至于在《守望先锋》里,人类就没那么幸运,

人类和人工智能的战争几乎摧毁了世界↓↓

111.gif

在这些游戏的背后,究其源头还是在于——作死。

图12.jpg

好在上面种种小说、电影、游戏都只是想象,

毕竟并没有古神长眠于海底,也没有核大战爆发。

可“基因编辑儿童”不是想象。两个孩子已经诞生了。

有不少人恐慌,认为两个孩子是“变种人”,

甚至上升到要求“隔离”的程度↓↓

图13.jpg

写到这里时,哔哔君想起了《高达seed》。

在那个世界里,经过基因改造的新人类和普通人类爆发大战。

除了毁灭,双方什么也没得到↓↓

图14.jpg

所以,如果你问这次“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严不严重?后果怎样?

这些问题,哔哔君没有答案,留给专家来说。

可背后弥漫的隐忧情绪,却不难理解——

虽然它只动了DNA漫长序列里小小的一节,

但仿佛是捅破了一层窗户纸,让科幻介入了现实。

未来会怎样?没有人知道。

我只知道,在《高达seed》里,

一切的源头,就是第一个基因调整者的出现。

“潘多拉魔盒已经打开,我们可能还有一线机会在不可挽回前,关上它。”——节选自《百名科学家联合声明》

【编辑:哔哔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