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舰世界》德国巡洋舰的主炮塔为啥不对称?

2024-03-24 13:45:01 神评论

在各国的军舰上,出于平衡舰体的考虑,主炮塔往往都以军舰舰体的中轴线对称布置安装。但是,在德国的“柯尼斯堡”级轻巡洋舰上,却罕见地出现了不对称的主炮塔布局设计。为什么德国巡洋舰要采用这样的设计?这样的设计又为何没有成为主流呢?

“柯尼斯堡”级轻巡洋舰是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凡尔赛条约》的严格限制下所建造的少数新式军舰。在6000吨级的狭小舰体上,安装了3座150毫米三联装主炮塔和4座533毫米三联装鱼雷发射管,虽然从设计上而言就如同是一艘尺寸放大了的驱逐舰,但对于当时的德国海军而言已经是难得的重武装军舰了。

“柯尼斯堡”级是德国第一种采用三联装主炮塔的军舰,她采用了在巡洋舰上较为少见的“前一后二”的主炮塔布局,把主炮都堆在屁股上的一大原因,是当时的德国海军计划将轻巡洋舰作为侦察军舰使用,冲在整个舰队最前方的轻巡洋舰在发现敌舰之后,主要的使命就是向舰队主力回报敌舰队的位置,以及想方设法跑路。为了掩护自己撤退,加强军舰尾部的火力成为了德国人的选择。

“柯尼斯堡”级轻巡洋舰2号舰“卡尔斯鲁厄”的武装布局图,其主炮集中布置在后甲板,同时还采用了独特的偏置式后部炮塔群设计

但是,德国设计师在此时又陷入了另一种纠结:对于“柯尼斯堡”级而言,前部火力已经因为主炮塔集中后置的原因而只剩下了三分之一,如果主炮塔都居中布置,巡洋舰的前向火力射界是否会有进一步的损失?能否通过更改后部主炮塔的布局来尽可能地扩大前向射界呢?

于是,德国设计师便将尾部的2号炮塔偏移至左舷侧,3号炮塔偏移至右舷侧,在“柯尼斯堡”级上进行了海军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偏置”式炮塔布局设计。

传统中轴线布局炮塔射界(左)与偏置式炮塔射界(右)对比图,偏置式主炮塔设计在理论上为后部主炮塔群获得了更多的前向射界(蓝色区域)

经过这样的改动,军舰理论上的主炮前向射界得到了一定的改良。但是,德国海军的军官们在军舰服役之后很快发现,“柯尼斯堡”级的后部主炮塔根本无法利用这种改良的前向射界,理由是主炮塔如果过于贴近舰体一侧开火射击,产生的炮口风暴将对军舰的上层建筑产生很大破坏。

1935年,在波兰进行访问的“柯尼斯堡”号轻巡洋舰,独特的后部偏置式炮塔布局令世人瞩目

同时,为了这种奇异的主炮塔布局设计,军舰自身也付出了不必要的代价:不对称的炮塔使舰体的稳定性变差,无法进行远洋作战。在二战中,建造出来的3艘“柯尼斯堡”级巡洋舰并没有参与进入大西洋的海上破交作战,只能待在北海和波罗的海海域进行护航和巡逻,3号舰“科隆”干脆变成了训练舰。

“柯尼斯堡”级轻巡洋舰上采用的独特的偏置不对称炮塔,最终被证明为失败的设计。这一奇特设计的背后,也与一战后的德国遭受《凡尔赛条约》限制、在海军舰艇技术和设计方面缺乏足够的经验拥有一定的关联。德国海军也吸取了“柯尼斯堡”级轻巡洋舰设计上的教训,在后续的“莱比锡”级、“希佩尔海军上将”级等轻、重巡洋舰上采用了世界主流的、主炮塔沿舰体中轴线居中布置的设计格局。

“纽伦堡”号轻巡洋舰的后部三联装主炮塔群,再次恢复了传统的中轴线布局

【来源:战舰世界】

你不知道点进去会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