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4成绝唱?索尼证交所退市或变零件公司
近日,据海外媒体报道,由于股票交易量过低,索尼公司将于8月29日左右从伦敦证券交易所退市。据悉,索尼公司为了维持在伦敦上市每年需花费1000万日元(折合9.7万美元)以上的费用。自去年11月以来,已有富士通、东芝等多家日本公司从伦敦证交所退市,原因均为在欧洲市场交易量过小,退市有助于降低成本。
这是一个耻辱的决定,曾经让无数人敬仰的消费品巨头和偶像级公司,竟然为了区区9.7万美元的成本节省,而选择退市,令人唏嘘。在卖掉PC业务、拆分电视业务之后,现在的索尼寄希望于移动设备和游戏业务。在上月底索尼更是将东京总部大楼出售给了旗下子公司“索尼生命”。这种种迹象都在显示,索尼不断在断臂求生,更有传言索尼将放弃PS5的研制。索尼在消费品硬件领域全线撤退,难道连强项领域——游戏设备真的也要缩水?如果连强项领域也如此,那么索尼重振雄风之路又在何方呢?
照现在的状况来看,索尼的未来之路艰险重重,离其重振雄风的时刻还十分漫长。
退出PC和电视,索尼在消费品领域全面退却
今年2月6日,索尼宣布和日本投资基金公司Japan Industrial Partners Inc(JIP)签署谅解备忘录,索尼将把VAIO品牌下的电脑业务出售给JIP。从1982年进入个人电脑市场至今,索尼PC走到了尽头。
对于出售的原因,索尼方面给出的答复是:索尼综合考虑和分析了包括全球电脑市场的巨大变化、索尼整体业务组合和战略等因素,最终决定将移动产品线集中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并将电脑业务转移到JIP成立的新公司是目前最佳的选择。
同时,索尼也宣布分拆电视业务,将其作为全资子公司进行运营,并裁减5000名员工,还宣布正式关闭在北美的在线电子书商店(ReaderStore)。在电视领域,索尼一直盘踞的高端市场,是索尼主要的利润来源。目前索尼在OLED电视、4K电视继续发力,引领市场,覆盖从49英寸到85英寸众多系列电视机型。在软件和内容方面,索尼曾经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米高梅公司等企业,在音乐、影视等方面实力强劲。
不管你怎么觉得可惜,索尼为了盈利,断然将电脑和电视业务甩掉,而将希望寄托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游戏设备上。然而,这三个领域,索尼的日子依然不会好过。
在智能手机领域,索尼既无法和高端的苹果公司相比,也与曾经被自己鄙视的三星公司差距甚远。在中低端市场,日本公司则全面退却,完全是中国公司的天下,华为、中兴、联想、小米等公司这两年愈战愈勇,完全垄断了2000元以下市场,无论从性能和价格上,索尼都完全没有施展空间。
在平板电脑市场,索尼更是****。根据IDC最新数据,在今年二季度的平板电脑市场,苹果以26.9%位居第一,三星位居第二取得17.2%的市场份额,联想则以4.9%的份额位居第三。接下来的市场被华硕(4.6%)和宏基(2.0%)占领。索尼只能归于“其他”之列。
游戏设备是索尼的强项,然而未来同样不乐观。PS4卖的不错,然而很可能是最后的绝唱。最近有消息传出,索尼将放弃PS5的研制,近日,索尼全球工作室总裁吉田修平在采访中透露过,未来的Playstation平台有可能彻底转型云游戏而放弃主机。其实这已经是大势所趋,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功能越来越强劲,单独的游戏主机已经越来越没有必要,索尼通过游戏主机硬件获取收入的空间越来越小。
因此,纵观索尼的消费品硬件业务,随着电脑和电视业务的舍弃,索尼将市场寄托在手机、平板电脑和游戏主机上。但是,无论是手机还是平板电脑,索尼都被夹在苹果三星和中国厂商的中间,越来越尴尬。而随着设备融合的趋势愈发明显,游戏主机也正在到尽头。索尼在消费品硬件上已经无路可走。
索尼衰落之谜
索尼的衰落,原因非常复杂。首先,其赖以起家的消费品硬件业务遭到了韩国厂商和中国厂商的强力挑战,韩国制造和中国制造的崛起使得日本制造无路可走,这是索尼衰落的大背景。以三星为首的韩国制造超过日本制造,然后以联想、华为、中兴等为首的中国制造超越韩国制造和日本制造是大势所趋。
在PC领域,联想借助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以及通过收购Thinkpad,进一步强化了技术和品牌,从而一举成为全球的老大。在手机领域,华为、中兴、联想等厂商异军突起,借助成本优势,同时加强技术研发和互联网的思维能力,已经将日系厂商全新逼退,正在向三星全面发起挑战,这样的背景下,索尼在硬件制造能力上衰落不可避免。
其次,索尼的衰落是日系厂商衰落的缩影,这与日本公司和日本人的独特特点不无关系。众所周知,日本人特别追求精细化,办事特别认真,然而正是因为这一点,使得很多日本公司过于追求细节的完美,而忽视了对行业大势的把握,使得在该转型的时候没有抓住。中国有一句老话说,要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因为拉车而忘了看路,自然会误入歧途。
手机领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虽然索尼爱立信很早就开始手机业务,也曾经因为Walkman和音像的优势在手机领域出现过辉煌,然而无论是2007年的苹果全触控智能手机,还是谷歌在安卓操作系统上的突破,都与索尼无缘。尤其当很多手机厂商都在向“硬件+软件”的生态链建设时,索尼依然在硬件制造上苦苦挣扎,衰落就早已注定。
也有人说索尼缺乏互联网思维,没有在互联网的大潮下适时转型。实际上,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对用户需求的关注,在这点上索尼确实做的越来越差。随着索尼的越来越庞大,他距离消费者越来越远,尤其是强势的***文化更让他盲目自信,在消费品行业全线溃退就不难理解。
索尼的未来是成为零部件公司?
索尼的未来之路在何方?索尼全线退出消费品硬件已经是大势所趋,索尼的未来或在B2B领域,其未来将成为一个零部件公司。
相对于索尼在消费品上的曾经辉煌,其实索尼在B2B上实力同样不逊色。例如在电池上,索尼在笔记本电池、智能手机电池上拥有极强的实力。在去年底,面对公司内部要求卖掉电池业务的声音,索尼最后决定不再出售锂电池部门,寄希望借助电池业务实现复苏。
在手机摄像头市场,索尼借助其在音像方面的优势,正在垄断大部分安卓旗舰手机的摄像头供应。就连iPhone也从第五代开始采用索尼的摄像头,在即将发布的iPhone6上,据说也将采用索尼Exmor IMX220感光元件,其实力可见一斑。日前索尼宣布:为了应对目前因为自拍流行的引发的前置摄像头传感器激增现象,将投资3.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3亿元)来增加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设备的成像传感器产能。
既然在消费品无法胜出,索尼不妨就做B2B业务,无论是电池还是音像,或者是其软件、内容等领域,都是如此。B2B业务无需受到千变万化的消费者需求影响,更加稳定,只需抓住那些数量不多的大客户即可。索尼也可以继续发挥其技术创新的优势,尤其在基础研究上更能发挥其强项。
其实,这个断言已经在其他日系企业上开始进行,日立、东芝等日企都已经完成从B2C向B2B的转变。以日立为例,其从2007年就开始逐步放弃消费电子业务,从停产PC到卖掉硬盘业务,然后在2012年8月停产电视,现在的日立基本转型为一个B2B公司,聚焦在云计算、智能城市、工程机械业务,活的也不错,也不必担心什么价格战红海。索尼在这方面真应该向日立学习。
索尼从知名的B2C消费品巨头化身B2B,将是一个标志,标志着日本制造时代的终结,下一个时代是中国制造的时代吗?
来源:搜狐IT
关于索尼的新闻
- (2025-01-16) 预判了玩家的预判?索尼新专利可预测玩家动作
- (2025-01-10) 人工不敌AI!2024年游戏圈近1.5万人被裁,这个岗位成重灾区
- (2024-12-16) 要玩到年度最佳了?索尼将继续在PC上发行游戏 不会对PS平台构成威胁
- (2024-12-12) 快要被收购了?索尼确认有兴趣收购FS社母公司角川集团
- (2024-12-09) 苹果将与索尼合作 PSVR2手柄 可以 支持Vision Pro头显
0/200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