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综艺,传统武戏回归的信号?
2025-01-03 01:39:16
神评论
传统武戏有了回归影视行业的趋势。
在旅综、音综、恋综霸屏的综艺市场,优酷打造的首档国家级武术赛事真人秀《中国武术王中王》吸引了市场的关注,以传统武术为题材的“武综”颇为新鲜。
《中国武术王中王》采用了一种比较新颖的综艺形式,将武术竞赛与真人秀结合,在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举办的“中国武术套路王中王争霸赛”的基础上,将参赛运动员台下的训练日常以更具娱乐性质的真人秀形式展现出来,深度挖掘传承中国传统武术文化。
这档武综有多么硬核是可想而知的,节目中108位专业武术运动员的平均习武年龄在10年以上,且每人至少获得过一个全国单项冠军,三位导师赵文卓、徐向东、赵长军也均是武英级运动员。
《中国武术王中王》从选题到内容都非常有含金量,但也不能否认这档综艺在商业化上的不足,嘉宾以素人为主,且武术在当下较为小众,综艺本身并不具备太大的商业价值,目前也并没有品牌投广。
相比于探讨商业成绩,武术综艺背后的文化价值和影视价值其实更值得关注。在国家体育总局官网发布的介绍文章中可以了解到,《中国武术王中王》旨在“弘扬中国武术文化、选拔优秀武术人才、发掘影视武打新星”,节目内容也融合了影视元素,就连导师都是武英级运动员出身的影视演员,因而这档武综也被视为推动传统武戏回归影视行业的一大助力。
事实上,传统武戏回归的信号并不仅限于一档武术综艺,已经定档2025年春节的六部电影中,《封神第二部》《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以及《蛟龙行动》都有大量的武打戏镜头,精彩的武戏成为了影片的卖点之一。
传统武戏的落寞一直是观众倍感遗憾的一大变化,近年来影视行业对于武戏的重视程度显然有了提升,但武打动作戏能否真正回归还有待观察。
传统武戏在影视圈
传统武戏的设计和表演已经走入低谷多年。
大部分普通观众对于武打戏的最早认知来自于中国香港的功夫片,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在中国香港电影的鼎盛时期,武侠、警匪、动作等热门创作题材都离不开精彩的武打戏,因而诞生了特殊工种“龙虎武师”,大量出身寒门的武师投入这一行当,也变相推动了中国香港功夫片的繁荣。
不少内地的专业武打演员都是在中国香港出道,《中国武术王中王》的三位武英级运动员导师就是典型的例子,均是在武术界小有名气之后才转行。
赵文卓的第一部电影是中国香港功夫片《方世玉》,刚出道就被徐克看中,接连出演了多部大制作,在那一时期群雄争霸的中国香港影坛也拥有一席之地。徐向东的第一部电影也是他的成名作《木棉袈裟》由中国香港著名导演徐小明自编自导,后续参演的《咏春》《西楚霸王》等都是经典港片,而赵长军进入中国香港影坛的时间比另外两人都早,同时他也是甄子丹的师傅。包括近些年大放异彩的吴京、蒋璐霞也都是因为一身功夫被中国香港电影人看中,从而进入影视行业。
但在进入千禧年之后,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香港影视圈逐渐走进低谷,与之相反的是内地经济的崛起带动了内地影视行业的飞速发展,彼时不少中国香港电影人开始北上,其中就包括袁和平、李达超、梁国冠等大批动作导演,因而内地功夫片也有过一段辉煌的时期。
最经典的就是周易影视制作的一系列奇幻武侠剧,比如《萧十一郎》《水月洞天》《灵境传奇》《剑傲江湖》,基本都是同一套班底;袁和平在内地指导的《霍元甲》,2006年上映就在内地票房破亿,女主角孙俪还凭借这部电影拿到了百花奖;包括张纪中打造的金庸系列武侠影视剧,背后都有鞠觉亮、黄祖权、元彬等一系列中国香港导演的助力。
而武打戏真正退潮其实是受到了影视工业蓬勃发展的影响,数字技术和特效技术的进步,让影视画面变得更加精美丰富、天花乱坠,给观众带来了相当强的新鲜感,中国香港功夫片中那种硬桥硬马、近身肉搏的武戏不再具有优势。
另一方面,随着影视行业IP时代的到来,仙侠、玄幻、古偶等热门影视创作题材开始取代武侠功夫片,这类影视剧更讲究唯美飘逸的视觉效果,武戏的难度和精彩程度自然大打折扣,被转圈圈、飞天等讲究美感的动作设计取代,打斗场面也更依赖于特效的制作呈现,看不到多少拳拳到肉的硬功夫了。
当然,观众也苦于这种“幼儿园式”的武打戏久矣,吐槽声从未停下过,武戏精彩与否甚至成为了当下观众衡量一部戏值不值得看的标准之一。
而在这种观众对武戏的审美回归的市场环境之下,内容制作方开始重视武戏的设计与呈现,近两年也有过一些可圈可点的武戏出现。比如《终极笔记》中饰演张起灵的肖宇梁打戏拳拳到肉、《一念关山》中刘诗诗持续稳固自身的打女形象、《封神第一部》中演员进组前进行集训学习真功夫,都收获了市场的一众好评。
观众对于传统武戏的需求仍然存在,但影视行业热门创作题材的更迭和审美喜好的变化,注定了现阶段纯粹的武打动作片很难再掀起热潮,不过传统武戏作为一种元素和亮点,或许还能找到破局机会。
传统武戏的回归
传统武戏回归趋势其实已经越来越明显了。
2024年,《九龙城寨之围城》《误判》《危机航线》三部中国香港动作电影的走红,重新唤起了内地观众对于中国香港传统武戏的记忆,拳拳到肉的硬功夫刺激到了观众的爽点。
而在内地电影市场,乌尔善执导的《异人之下》专门开办了武术训练营,虽然票房失利,但影片中的打戏好评如潮;贺岁档热映的《雄狮少年2》以传统武术为题材,邀请专业的武术指导设计动作,在豆瓣拿下了8.4的高分;即将在春节档上映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顶流肖战在进组前就花费数月时间进行武术训练,幕后花絮中曝光的打戏也是可圈可点;袁和平重出江湖,与吴京、李连杰合作打造武侠片《镖人:风起大漠》......
影视制作越来越重视传统武戏的呈现,这无疑是值得欣喜的变化,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在于,目前更多精彩绝伦、酣畅淋漓的武戏表演还是集中在头部大制作电影中,数量较少,无法真正形成一股具有影响力的创作热潮。
客观来说,传统武戏在拍摄和制作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难点:
一是影视寒冬仍未结束,降本增效依旧是行业当下需要遵循的“律例”,影视制作周期和成本不断压缩之下,除了一些头部大制作,真正有能力花费时间和精力来打磨武戏的剧组少之又少。
一个简单的例子,被视为近几年影视剧中最精彩的打戏出自网剧《将夜》,让观众好评连连的一场雨夜打戏足足拍了半个月,慢工才能出细活,但当下大部分电视剧整个拍摄周期都在三个月左右,根本不可能花费半个月来磨一场戏。
二是专业打星越来越少,年轻演员基本都没有武术基础,“唯流量时代”导致影视制作方不愿意冒启用专业武术运动员的风险,当下娱乐圈一些“能打”的演员基本都是舞蹈专业出身,比如肖宇梁、刘诗诗、宋茜等,但打戏比起专业武术运动员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事实上,这也是《中国武术王中王》节目的初衷之一,为影视行业输送更多专业打星。
三是影视行业的发展节奏越来越快,年轻演员出于自身事业发展考量,必须保持着高频率的曝光,有一定知名度的演员很少愿意吃苦训练。即便是乌尔善开办的“封神训练营”“异人训练营”也都是以没有曝光的新人为主。
作为中国特色的影视内容,传统武戏想要真正回归影视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非常多,不过也不否认现阶段确实有一些好的变化,重视武打戏、制作武术综艺,量变引起质变,或许未来某一天能够等到传统武戏重获新生。
【来源:公众号】
关于的新闻
- (2025-01-07)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首支预告片发布:东海龙王敖光人形首曝
- (2025-01-07) 英伟达CEO黄仁勋:AI代理将成为数字化劳动力 可带来万亿美元商机
- (2025-01-07) 滚石杂志评史上最伟大50款游戏:《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荣登榜首!
- (2025-01-07) 黑神话《影神图》实体版书正式公布:159.2元起 春节后开售
- (2025-01-07) 最贵16499元买吗!英伟达RTX 50系列登热搜 网友:4090都还没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