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的解析(上)

2011-05-24 17:06:42 神评论

17173 新闻导语

其实自从有“宅”这个词以来,我们就始终觉得它与“电子游戏”脱不开干系。我们无法想像一个宅男的家里没有PC或者一两台游戏主机,我们也无法相信一个合格的宅男的尼龙双肩背包里不塞进一台比如NDS这样的掌机(大概很可能还是限量版吧)。

【本文由《大众软件》授权17173转载,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北京 易水寒风

{{keywords}}最新图片

编者按:

  其实自从有“宅”这个词以来,我们就始终觉得它与“电子游戏”脱不开干系。我们无法想像一个宅男的家里没有PC或者一两台游戏主机,我们也无法相信一个合格的宅男的尼龙双肩背包里不塞进一台比如NDS这样的掌机(大概很可能还是限量版吧)。之所以我们会有这样的主观臆断,是因为一个“宅”的生活脱离不了热爱动漫的表象,也脱离不了反感社会生活的精神实质,而游戏正是这种精神的近亲。在“宅”这个词真正流行之前,“宅”的精神和行为就广泛存在于游戏圈里了——仅从词汇来看,例如专门用来形容高级“游戏宅”的名词“骨灰级玩家”。想想吧,烧得只剩下骨灰,还是要玩游戏!

{{keywords}}最新图片
如果要从网游中区追忆童年,会不会有点反讽呢?

电子游戏本身的特征也决定了一个游戏玩家必然是个“宅”。单机动作游戏或射击游戏存在着关卡的概念,而一个关卡的通关时间从10分钟到40分钟不等,而且这个过程充满挑战,你必须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这10~40分钟的过程——“玩1个小时游戏请远眺窗外5分钟”,哦这样的建议基本只可能停留在善意的愿景上,因为不管你的游戏过程是顺畅还是艰难,都有理由忘记时间的存在。至于RPG和SLG,那就更不用说了,早期的日系RPG,不到存盘点根本就别想退出游戏,除非你有自虐倾向,舍得把之前的两三个小时的游戏进程在第二天重新再玩一遍;而“再玩一回合我就睡觉”,则是一款好SLG的魔咒。游戏可以联线对战之后,远眺窗外的机会就更少了,在没有“网吧刷夜”的概念之前,我们就听说过欧美宅男们的刷夜方式——在周末,抱着各自的电脑,来到某个朋友家里,建个局域网,叫上外卖披萨和可乐,战上48个小时再说……游戏是如此充满魅力,就算是几个人共玩一台电脑,同抢两个游戏机手柄,又有什么稀奇的?

至于网络游戏……还需要解释它和“宅”的关系吗?你懂的。

{{keywords}}最新图片
阿宅请节哀,希望主人平安

宅,在我们这个年代逐渐变成一个贬义词。你去《非诚勿扰》上怀着激动紧张又好奇忐忑的心情自我介绍:“我是一个宅男”,啪啪,灯灭几盏;然后说“我平时没什么娱乐,不爱逛街不爱游玩”,啪啪啪,又灭几盏;接着说“我平时喜欢玩网络游戏”——“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后……”

宅,在当前有些人看来是无能的表现。不可否认,大多数人对宅这种行为带有歧视的眼光,比如日本男人下班后一般都不回家,而是主动要求加班,或者去居酒屋或者KTV玩一会儿再回去——因为日本人认为男人按时回家是没有能耐的表现,有本事的男人都是忙着工作和应酬的。

{{keywords}}最新图片
果然如此!宅男警惕!首期《非诚勿扰》里的“富二代”张咏翔就没有牵手成功,错误出在与时代略有脱节(或者说超前?)的衣着和举止

宅,并不是现代社会才有的现象。你见过古代的宅男宅女吗?当然有,历史上有个著名的宅男,27岁老大不小的年龄,每天不做正经事,满足于“躬耕于南阳”,家人让他去找工作,谋份像样的差事,这小子也一脸拽样瞧不起老板;放弃祖上出仕做官的优良传统,在家种田读书也就算了,还整天跟着一群狐朋狗友吹牛装阔,“自比管仲、乐毅”,每天也不学点好,尽研究些五行八卦之类非主流不着调的东西;最后娶了个**的丑婆娘抱大腿,沦为当地青年的笑柄。

{{keywords}}最新图片
亮躬耕陇亩,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所以卧龙先生避而不见刘豫州,会不会是一种长期宅居导致的交际障碍啊?

这样下去,这个名叫诸葛亮的宅男也许这辈子就懒散地做个山野村夫,或者乡下的教书先生。机缘巧合,命运之神让这个不学无术、爱吹牛的无业游民平步青云,之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宅,其实也不分年龄,从十几岁的小娃到三四十的大叔,其实都有宅的毛病。我们小时候都有窝在家里看书、写作业、打游戏的经历吧,那也是一种被动的宅。看着窗外其他小朋友欢乐地玩耍,我们就像关进笼中的小鸟——这种文体在作文里常见。我认识一位游戏行业的35岁大叔,年轻时候也是跑遍江湖的人物,研究了多年游戏的化石级玩家,步入中年后有了老婆孩子,要养家糊口,不得已减少娱乐社交活动,节假日都宅在家里,已淡薄了年轻时候的好奇与激情。

{{keywords}}最新图片
据说由于“擦肩通讯”功能,3DS得以成为搜救地震幸存者的辅助探测仪。阿宅们,原来游戏机不仅仅是生活,还是生命啊

人们经常将宅男与沉迷游戏的“失足青年”联系到一起。高端的网络游戏玩家一定是宅的,你看《魔兽世界》里那些大型团队副本开荒的时候动辄耗费三五小时,进度不顺甚至耗费整个通宵。为了满足你的虚荣心或者荣耀感,你必须守着电脑喝水、吃泡面、扭脖子、点眼药水,一刻也不能离开,就连要上个厕所也要打报告——你感觉被绑架了,不是吗?电竞选手尤其如此,虽然李晓峰同学还经常打篮球锻炼身体,不过更多的电竞人是通宵守在电脑前联系对战,因为这时没有多少网络延迟,等到天明大家都走出房门活动的时候,他们才进入梦乡。

宅到底是个什么玩意?

{{keywords}}最新图片
弗洛伊德认为生的本能是我们所有行为的一大能量来源,包括欲望本能和生存本能,我看再具体点,有多少宅男的多少活动不是冲着妹子去的?

同学,你的热血青春,就献给宅了?

{{keywords}}最新图片
“关系状况,兴趣取向,有没有妞泡,有没有帅哥可以上?这就是大学生活的中心……这就是Facebook的一切。”——Mark Zackerberg , 电影《社交网络》

没错,社交,这就是年轻生活的一切,这就是十八九、二十郎当岁年轻人的生活中心。

你为什么要去塑胶操场打篮球,而不是去没几块草皮的球场上踢足球?你为什么要在晚会上唱歌跳舞出风头?你为什么要在课堂上卖弄学识?你又为什么要去学舞蹈、跆拳道、网球?你为什么要在虚拟音乐舞蹈游戏中把自己包装得拉风有型让万千人敬仰?因为帅啊,有女生围观,有女生尖叫,有妹子求包养——当然你也会义正辞严地说,这些活动是为了锻炼身体保卫祖国,是为了寓教于乐结交朋友……是的,但你的内心中,总还是希望球场边有漂亮妹子围观的吧?您能像樱木花道那么坦诚吗?别(bie,第四声)装了,你就是为了认识妹子而已。

十八九、二十郎当岁的时候,是我们生理上和心理上最躁动的时候,我们在荷尔蒙的驱使下社团或集体活动,借着光明正大的名义来认识可爱的妹子。这才是美好的青春啊!

等等,这些情景好像很遥远,恶俗偶像剧里面才有的吧……现实生活中年轻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你大学4年都是靠日本电影和《魔兽世界》过的?好的,你就算宅了。

你大学4年集体活动基本没怎么参加?连课都没怎么上?好的,你就算宅了。

你跟同学还不如跟工会的战友熟?工作后还在每天坚持副本日常?好的,你就算宅了。

你连妹子的手都没碰过?只当过备用胎?只收过好人卡?OMG,你不会真打算以后去上《非诚勿扰》吧?你身边的人也都这样?愿上帝拯救你……你已经宅到骨头里了。

{{keywords}}最新图片
小测试,如果你对其中一半以上角色了解或者有好感,你是合格的ACG宅(男)了

扎克伯格那样的传说——木讷的宅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网络上收获了事业和爱情毕竟是小概率事件。相比电影中的故事,我们大多数宅男却面临着更严重的社交难题:从小我们受到的教育就是好好读书,专心读书,其他的事不要管,父母会给你解决。于是我们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回家不用做饭,不用洗碗,不用铺床叠被子,不用管柴米油盐水电物业等家务事。好了,二十郎当岁了,大学毕业了,家长撒手说你也这么大了我们不管了,然后就悲剧了。如何展开社交?如何参与集体活动?如何协同配合他人?如何组织活动?如何和一个陌生人在最短时间内达成共识?如何让一个陌生人听从你的安排?如何给你的朋友们留下好印象?如何让别人信任你?

{{keywords}}最新图片
升级版,如果你对其中一半以上角色了解或者有好感,你是资深ACG宅(男)了,我们不讨论腐宅什么的

该死,你会发觉这些东西很重要,但从小到大就没什么教科书教过,家长也没让我们学。你总不能照着中学英文课本:“你好,我是XX,很高兴见到你!今天天气不错,能把你的作业给我抄吗?”这么2的对话只会出现在教科书中情景对话的童话里。

当我们进入社会后,发现现实和教科书里写的不一样:社会大学告诫我们为人处世要“谨小慎微”:这个世界到处是陷阱,你信任的朋友可能翻脸不认人,诺言可能遭到背叛,所以我们不得不谨言慎行,不然就可能吃大亏。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知人知面不知心”,对于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单纯的我们,却要处处防着别人,还得做出一副敞开胸怀的样子,跟社会上的“朋友”扯几个小时扯不出一句实话——这种功利性的社交,听上去太可怕了。

{{keywords}}最新图片
我们在遇到巨大挫折时,潜意识里会放弃以成人的方式解决问题,希望退缩到阻力最小的儿童状态,沉迷网游也是一种表现,这就是“自弃退化机制”,也是宅的肇始

于是,我们软弱了,退缩了,“妈妈说好好读书就行了”,从小都是一个人学习,一个人考试(当然也有团队合作,你懂的),一个人上补习班,一个人偷偷玩游戏……现在妈妈不管了,于是咱就继续这么着吧,面对这么恐怖的社会,干脆别跟他们玩了,咱一个人关在房间,象征性地上课或者上班,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更有甚者,“社会太可怕了,我一点都不习惯。我还是回学校吧。”于是他又回去考研了。倘若第一年考不上,这位同学还会坚持理想,关在小屋发愤图强,不考上研究生誓不罢休!也许这位同学会边工作边准备考研,但逐渐地,社会离他(她)越来越远,他(她)曾经走出了牢笼,发现现实如此残酷,摇了摇头,又退回去继续躲回象牙塔里了。

{{keywords}}最新图片
当年一夜爆红的这句话是不是唤起了网游青年们对家庭共有的愧疚感,宅不是坏事,但“从无趣中寻有趣,于无聊中度时光”就没意思了

{{keywords}}最新图片
破除幻想,面对现实吧

而相比现实中充满了功利和假面的社交,有人会发觉网络中的社交要简单容易得多。你在网游中和别人搭讪,不会扭捏紧张得不知如何开口,只要一个简单的组队邀请或者帮助她(他)打怪即可拉近距离;你在社交网站中看上一个妹子,也不需找她身边的朋友打听她的现状,只需要浏览她的照片和资料就能获得你想要的信息;你在困惑迷茫需要帮助,也不用拉着朋友让他耗费宝贵时间听你倾诉,只要去论坛上发帖需求帮助,说出你的困难,即使单纯求安慰,也会有同道中人好言相劝。同队同公会的朋友可能无私地来帮你,你也可以毫无顾忌地和这些没见过面的朋友畅聊理想、人生、爱情什么的——只要不涉及到账号安全,你们大可敞开心扉交流。现实里实现不了的愿望,在游戏中却能找到“哥们放心,这里交给我了”的同伴,夫复何求?如此看来,宅,其实可以解决很多社交恐惧和自闭带来的交流问题。

大隐隐于市。宅,是有些人避世的手段。

{{keywords}}最新图片
如果宅,请同宅,优越感未必来自于高智商,而是那种与子偕宅的融洽生活。并且将nerd等同于“阿宅”有待商议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