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60年带给我们快乐与泪水的动画形象

2010-01-29 15:42:43 神评论

[前言] 60年来,呈现在大银幕与小荧屏也不仅仅只是舞蹈史诗与新闻简报,不仅仅是“南征北战”与“岁月蹉跎”,还有那些如涓涓细流温暖着我们、感动着我们、带给我们快乐与泪水的经典动画形象。回顾六十年来,曾经在电影院及电视机上让我们刻骨铭心的经典动画印象,应该是六百个乃至更多,但限于篇幅所限,六十个也足以涵盖一代中国青年的集体青春回忆了!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点此看大图)

如果当年不是由于电影商毁约,“中国动画之父”万籁鸣先生的《大闹天宫》应该提前20年就能搬上银幕了,当他在为筹措资金而四处奔波时,美国人华特。迪士尼创造的《白雪公主》已经风靡全球。

当《大闹天宫》试映的时候,已经年过六旬的万籁鸣听着铿锵的锣鼓声,看着银幕上腾云驾雾的孙悟空激动地哭了。“美猴王”成为中国动画难以逾越的经典形象,而他的创作者万籁鸣先生最早的长片作品《铁扇公主》甚至直接影响了创造出阿童木的“日本漫画之父”手冢治虫从事漫画事业的决心。

如果不提这些陈年往事,或许大家都已经忘记了中国动画也曾有过的辉煌。那些通过剪纸、布偶、水墨画创造出的动画形象,充满着浓郁的中国线条和风情,自然也传达着那个时代的精神涵义。不管在今天看来,这些形象显得稚拙,还是人物个性过于单面,但是每个人童年时初见这些动画片时的欣喜滋味想必仍然留存在大家的记忆之中。当雪孩子为了救火而不顾自己融化的躯体,当哪吒为保全大局而自刎,这些动人的瞬间不仅让人潸然泪下,也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些什么。想必每个人都能脱口而出数十个童年记忆中的国产动画角色,从五六十年代的马良、孙悟空、济公、人参娃娃,到七八十年代的九色鹿、阿凡提、黑猫警长、葫芦兄弟,再到新世纪红遍大街小巷的喜羊羊和灰太狼。

从《大闹天宫》到《喜羊羊与灰太狼》,每个时代的经典卡通形象都是那个时代孩子们的成长记忆,也承载着一个时代的文化潮流。尽管今天依然是迪士尼动画、日本漫画的时代,可谁能保证明天不会是我们的呢?

六十年一甲子 最难忘的国产动画角色大盘点

「1950年代」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点此看大图)

1955年《神笔马良》

任何时候被提及有关笔的神奇时,甚至有人在玩神神怪怪的笔仙游戏时,总是不自觉地会想到神笔马良的那枝神笔。一支因为画啥有啥的神奇画笔曾经让那个年代的孩子无限神往,进而也想过自己需要什么,自己想要什么,自己想画什么。直到看到结局才知道,虽然画啥有啥是好事,但是也要注意千万别太贪心了,不是你的就别再勉强。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点此看大图)

1959年《渔童》

以现在的眼光看,“渔童”的角色塑造其实是单薄了一些,不仅戏份不多,而且还是个“哑巴”,但在上美厂经典如林的卡通明星中,“渔童”永远是排在第一阵营的。一切只因为中国精湛的剪纸工艺让这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渔家小哥成了艺术动画史上一个不朽的形象—— “渔童”不仅每一个关节都可以活动,甚至眼睛、嘴巴、眉毛也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变化十分生动。而阴险狡诈的外国传教士和他的那句“捞透,遮个愚喷是窝焖郭家滴(老头,这个渔盆是我们国家的)”更突显了渔童光彩照人的仙童形象。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点此看大图)

1959年《济公斗蟋蟀》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儿破……”既是游本昌主演的电视剧《济公》的主题歌,也是“济公”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动画形象的生动写照。最为人熟知的《济公斗蟋蟀》根据《济公传》第241回改编,讲述了南宋时,济公帮助丞相府的木匠教训公子哥的事情。片子巧妙地借鉴了皮影戏中的动作姿态,并将中国的剪纸艺术和水彩画巧妙结合,展现出别具风格的民间艺术特色,把济公疯疯癫癫又神力无边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1960年代】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点此看大图)

1961年《人参娃娃》

“人参娃娃”惩罚财主胡刮皮的小故事与“渔童”教训西洋鬼子的民间传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人参娃娃的造型同样采用传统的剪纸工艺,富有传统造型特征:白生生胖乎乎,腰里围着耀目的红肚兜,蹦蹦跳跳,十分讨人喜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那清脆的童声,一句“小哥哥”把小娃娃的天真可爱展露无余。结局是大快人心的:剥削百姓的地主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人参娃娃”身上有着中国旧社会贫苦大众最淳朴最善良的本性,而它以林中精灵化身出现,则反映了人们希望超自然力量反抗压迫的朴素愿望。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点此看大图)

1962年《没头脑和不高兴》

两个小孩,一个叫“没头脑”,不管干什么事,总是丢三拉四的。另一个“不高兴”,纯属倔驴一个,一开口就是三个字“不高兴”。俩人长大后,因为各自的怪脾气闹出了令人忍俊不止的笑话。一个设计了一座999层没电梯的摩天大楼,足足可以让人走一个月;一个由于不甘于演老虎,上演了一出老虎打武松的闹剧。即使放到现在,看看还是觉得很有意思,因为在没头脑和不高兴的身上,有着我们自己儿时太多的影子。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点此看大图)

1963年《长发妹》

按现在的话来说,有关长发妹的传说实在是一个很老套的故事,但就是这样一个朴实无华的故事和形象,却让人回味无穷。“陡高山腰有一道长长的瀑布,像一个女人躺在悬崖上把她又长又白的头发垂下山来一样。当地的人叫这瀑布做白发水……”这句片中的开场白让多少小观众对侗家山寨产生过美妙的联想。以今天的眼光来打量长发妹这个卡通造型,或许稍显简陋,但发生在长发妹身上的故事,则让当年的孩子都铭记了“好心总会有好报”的中国传统价值观。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点此看大图)

    1964年《大闹天宫》

不得不承认,再没有任何一只猴子能比孙悟空更具明星气质了。作为国产动画的领军人物,他的上镜率无疑是最高的,不仅领衔主演了《大闹天宫》、《金猴降妖》、《人参果》、央视版《西游记》等长篇动画剧作,还在《小八戒》、《猪八戒吃西瓜》等无数部单集影片中客串。令其它动画演艺大腕羡慕的还有以下几点:一是艺术青春持续时间之长,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上演动画处女作以来,已经足足在银幕上活跃了近60年;二是国际影响力巨**、韩国不厌其烦地推出过本国的模仿秀,像《七龙珠》这样的经典卡通能风靡世界,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男一号借用了他的大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是唯一上过春晚的国产动画明星,在1988年的春晚上,李扬配音的动画《孙悟空与唐老鸭》,曾给亿万中国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点此看大图)

1964年《半夜鸡叫》

能让人对一个动画人物恨得牙根都痒痒的,算来算去,大概就只有周扒皮了。“周扒皮”在作家高玉宝笔下已经是一个十足的恶霸地主形象了,但当他被动画化后,孩子们对他的厌恶又得增加十倍。不得不佩服当年动画大师们的功力——尖嘴猴腮、勾头缩脑,贼眉鼠眼,这样的形象后来干脆成为了那一代孩子对地主奸商的脸谱化认知。一个人坏不少见,因为坏人有的是,但能够坏得如此具有代表性和创造性,就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了。为了让长工们能多干些活,连半夜学鸡叫的点子都能想出来,还有什么是他想不出来的?

「1970年代」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点此看大图)

1979年《哪吒闹海》

1979年,哪吒以《哪吒闹海》男一号的身份惊艳大银幕,表现了人们借哪吒发泄对造成水害的龙主——最高封建统治者——“真龙天子”怨恨的寄托。哪吒为了救百姓和父亲,自杀成仁,但随即莲花涅磐,大闹龙宫,打败龙王,再次将“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老三篇》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让全世界受压迫的人们不仅扬眉吐气,更看到了斗争就有未来的前景。“哪吒”是国产动画片中少有的几个让人为之落泪的角色,“剔骨还亲”让当年多少孩子和片中的小鹿一样潸然泪下。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点此看大图)

1979年《好猫咪咪》

“老鼠怕猫,这是谣传!一只小猫,有啥可怕?壮起鼠胆,把猫打翻,千古偏见,一定推翻!”,一首至今都会时不时让人想起的歌谣证明了“好猫咪咪”的持久魅力。咪咪用自行车转晕老鼠、开电灯烫老鼠等细节处理得相当有水准,作品将一个智慧与威武并重的花猫形象塑造得十分成功,堪为与80年代的“黑猫警长”不分伯仲的经典原创卡通形象。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点此看大图)

1979-1988年《阿凡提》

《AVATAR》的中文片名正式定为《阿凡达》的时候,在网上引起一片哗然,很多网友将其戏称为“美版阿凡提”,足见这个维吾尔版的诸葛亮在一代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头戴一顶民族花帽,背朝前脸朝后地骑着一头小毛驴,温和而极具某种穿透力的笑声……一切的一切造就了中国动画史上最为经典的形象。作为最出色的民间创作之一,阿凡提已经被收入了“世界民间艺术形象”之列。

「1980年代」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点此看大图)

    1980年《雪孩子》

有一个卡通形象,也许与娱乐无关,但它永远定格在每一个仍然保持纯真的“大龄儿童”心中,那就是雪孩子。为了救小兔子,雪孩子勇斗火魔,不惜放弃了它来之不易的生命,最后化为一汪清水。它的生命如此短暂,但却如此伟大。一部仅仅几分钟的动画将一种叫做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植入每个小观众的心中。影片的结尾,兔妈妈告诉小兔:明年的冬天,雪孩子还会回来的。无论是看过多少遍的小朋友,看到这里依旧会热泪盈眶。还有那首动听的同名主题曲,长久的回响在耳畔。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点此看大图)

1980年《雪孩子》、1982年《回声》、1986年《不怕冷的大衣》、1988年《补票》

淘淘是一个乖巧可爱、聪明活泼的小兔子,在《雪孩子》中它的纯真演出就给当年的小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个系列动画的主人公,小免淘淘身上集合了当时中国孩子的几乎所有优缺点,既勤学好问,乐于助人,也调皮贪玩,时不时犯点小错误,但却能知错就改。《回声》里,简单的回声原理,加上了要对人友善自己就会开心的做人道理。《不怕冷的大衣》中,把运动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补票》则在表扬淘淘的诚实与勇敢的同时,引起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思考。都可谓当年寓教于乐的佳作。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点此看大图)

1980年《三个和尚》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1980年前后出生的人肯定都对这个歌谣记忆犹新。《三个和尚》最经典之处在于,从头到尾没有一句台词,却通过简单的色调,朴素的画风,寥寥几笔,勾勒出三个经典的脸谱,通过戏剧化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活灵活现地刻画了人性的弱点。更是十分形象地告诉那个年代的孩子,自私自利于人于己都没有一点好处。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点此看大图)

1980年《小马虎》

一个小孩子的大名叫马小虎,由于做什么事都很马虎,所以人家管他叫“小马虎”,而且他的一句口头禅便是:马马虎虎。片中最经典的一幕便是小马虎做数学题的时候算错了自己的身高,一个小数点让他一会儿12米高,顶破天花板;一会儿0.12米,没有脚面高。看片的时候当然是愉快的,不过“小马虎”这个形象倒是成了老师家长们的反面教材,如果谁犯了马虎病被大人数落,总是不爽的吧。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点此看大图)

1981年《南郭先生》

《南郭先生》取材于成语故事“滥竽充数”。影片将这位好逸恶劳、阿谀奉承、嫁祸于人、不学无术、常做黄粱美梦、遇到问题后只能逃之夭夭的南郭先生刻画得极其精彩。瞧他凭着一点小聪明,往竽管里塞豆子,摇头晃脑装学问的模样,总是让人忍俊不禁。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点此看大图)

1981年《善良的夏吾冬》

这可以说是一个藏猫猫藏出来的故事。善良的维族少年夏吾冬听说了公主征婚的荒唐要求:凡是向她求婚的人必须要能躲过魔镜的搜寻,否则就会被杀头!于是对公主的残忍手段非常气愤,在他曾经解救过的动物朋友们的帮助下,他最终躲过了魔镜的追踪。但就在公主答应与夏吾冬结婚时,夏吾冬却留下这样一句话:“狠毒的女人只有嫁给魔鬼才相配。”潇洒!哥们几十年前就玩这范儿,确实让人称赞。这也是夏吾冬这个角色最出彩的地方,出人意料的结尾彻底摆脱了“格林童话”王子公主终结连理的惯有程式,让观众看到了这个维族少年除了善良还有着那么一股机灵潇洒劲儿。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点此看大图)

1981年《崂山道士》

《崂山道士》取材于《聊斋志异》中的一则小故事。一个整天梦想当神仙的书生去崂山学道,学了点穿墙术就打算以此行窃,结果头上撞了很多包。一个机关算尽的小人物形象被成功地呈现在观众眼前,值得一提的是,书生因为砍柴吃不消开溜的时候,一边跑一边唱:“我逃之夭……夭!”以及后来他向妻子炫耀时唱道的:“谁家有金,谁家有宝,我穿墙进去,穿墙进去,拿了就……跑!”等唱腔均采用了昆曲,令这个角色更具传统韵味。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点此看大图)

1981年《九色鹿》

“九色鹿”的形象和故事源自绘于敦煌莫高窟的257窟的西壁,是莫高窟最完美的连环画式本生故事画。画面从两头开始,中间结束,线索清晰,中心突出,层次分明,构图严谨,是北魏的经典作品之一。有如此深厚的文化根基与历史渊源,“九色鹿”成为70、80后心中不可磨灭的动画形象,也就不足为奇了。片中的九色鹿姿态高贵,气度雍容,在危难之时所显现出的王者之气直到今天仍然让人难以忘却,几乎每一个当年观看过本片的小观众都有过一个同样的经历:当万箭向九色鹿齐发时,大家都为九色鹿捏着一把汗。当然最后的结局证明了九色鹿不愧为神之使者,普通人是根本奈何不得她的。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点此看大图)

1983年《天书奇谭》

《天书奇谭》这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出品的国产动画作品,让人难忘的不仅仅是精彩的情节,还包括生动的人物、严谨的制作、经典的配音、考究的音乐,以及叫人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蛋生的造型,颇具特点,和以往的英雄形象有很大的分别。他有一个圆圆的脑袋,上面有一双乌黑的圆眼珠,不浓的眉毛被画成三根短线,额头上也有一个跟袁公一样的月牙印记,暗示着他们注定的师徒情缘。在小鼻子下面是一张充满自信的大嘴,两团红晕印在腮旁,头上扎着成熟的发髻,一身侠客黄衫和劲头十足的小身子搭配在一起更显得他人小鬼大。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点此看大图)

1984-1987《黑猫警长》

“眼睛瞪得像铜铃,射出闪电般的精明,耳朵竖得像天线,听着一切可疑的声音,你磨快了尖齿利爪到处巡行,你给我们带来了生活安宁,啊哈哈……黑猫警长,啊哈哈……黑猫警长,森林公民向您致敬,向您致敬,向您致敬。”一首同名主题歌已经为我们生动地刻画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上美厂创造的最经典的国产动画形象之一——大名鼎鼎的“黑猫警长”。即使到了21世纪,它仍然高居国产本土动画作品及原创卡通形象的前列。2010年《黑猫警长》的电影版即将上映,当年看着《黑猫警长》长大的“孩子”们心情恐怕是相当复杂的,不知道最后会不会落得个经典难以超越的尴尬局面。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点此看大图)

1984《三毛流浪记》

大脑袋,小细脖,头上只有三根毛——这个因外貌而得名的小流浪儿是漫画名家张乐平笔下家喻户晓的人物。与其说《三毛流浪记》是一部经典动画,还不如说是一部国产动画的史歌,它折射了一个时代的社会黑暗,更反映着贫苦人民丰富的内心世界。有人认为,《三毛流浪记》的剧情虽好,却已不适合现在年轻人的口味和需要,毕竟孩子们的追求和感受都已经和70、80年代的人完全不同了。事实上,真正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才是能够传世的佳作。“三毛”在饱受欺凌与压迫的生活境遇中仍然保持着乐观与热情,让人既鼓舞又难过。对于现在的年轻一代来说,这种积淀了百态人生的精华,说不定会在他们人生中的某个时刻产生难以想象的共鸣。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点此看大图)

1984年《西岳奇童》、1999年《宝莲灯》

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传唱已久。除开戏剧版、电视连续版之外,沉香更为动画作品所青睐。1985年,一部没有下集的木偶片《西岳奇童》成了当时孩子们最为津津乐道的国产动画片,此后由于导演逝世,上美厂效益滑坡,《西岳奇童》下集便没了下文,这一拖居然就是二十年。此后,沉香的行踪几乎成了许多怀旧动画迷的一块“心病”。1996年出品的电影版《宝莲灯》虽然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也汇聚了一大批影视大腕为其配音和献唱,但依然无法弥补很多人的童年遗憾。终于在苦等了20年之后,经过重新加工制作的完整版《西岳奇童》在2007年夏天重返银幕。许多当年的“沉香迷”如今已经为人父为人母,很多“大龄儿童”是带着自己的孩子走进影院的,岁月催人老,不知是喜中悲,还是悲中喜?“小沉香”不仅在中国动画史上烙下了一个经典的印象,他也是一代中国孩子认知中国传统优秀品德“仁义孝道”的动画启蒙者。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点此看大图)

1985年《海力布》

猎人海力布凭借从龙王那里得到的宝石,可以听懂百兽的语言,但当他听说家乡马上就要天崩地裂毁于一旦的时候,还是对乡亲们讲出了实情,于是他自己则在瞬间变成了石头。回顾国产经典动画,我们甚至会发现,几乎以少数民族传说为题材都会将最朴素的道德与情感表现得最为真实和动人。与《长发妹》一样,海力布的传说,核心也在于两个简单的词汇:善良与奉献。这大概是在我们这片土壤里所固有的一种文化特质,尽管时世变迁,尽管沧桑轮转,但最原始的美与最朴实的爱永远是我们最值得为之赞颂宣扬的主旋律。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点此看大图)

1986-1987《葫芦兄弟》

“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朵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啦啦啦啦……”每当听到这首歌,便会想起那七个可爱的葫芦娃。红、橙、黄、绿、青、蓝、紫七个大葫芦成熟后,相继落地变成七个本领超群的小男孩,暗合金木水火土五行,再加上一个千里眼顺风耳和一个能吸纳万物的宝葫芦,构成了实力强大的降妖阵容。造型新奇而且本领高强的葫芦娃自打在电视屏幕上出现,就牢牢吸引了广大少年儿童,成为百看不厌的保留节目,葫芦兄弟打遍天下无敌手,是中国动画最有影响的代表作品之一。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对手,蛇精和蝎子精中,那个美女蛇精确实是大放异彩,一句“如意,如意,按我心意,快快显灵”的台词曾被无数孩子竞相模仿,蛇精成了那个年代孩子眼中“最阴险毒辣的女人”,有的孩子甚至对她是又恨又怕,足见这一形象塑造成功。如果说《葫芦兄弟》要评选最佳女主角的话,那非她莫属。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点此看大图)

1986-1987年《邋遢大王奇遇记》

一个小男孩外号叫邋遢大王,他不讲卫生,乱扔废物,脏东西也照吃不误,属于“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典型代表。老鼠王国的密探尖嘴鼠看中了他,在橘子水里投下药丸,邋遢大王喝了以后,一下子变成与老鼠一般大的小人,便跟着尖嘴鼠来到老鼠王国。经历了鼠国的一番历险,破坏了鼠王的狼子野心,最后还将鼠洞完全捣毁,虽然是大获全胜,但邋遢大王尝到了邋遢的苦果,从此再也不邋遢了。故事想象力丰富,片子情节紧凑生动,实在是少见的好作品。不过有时也在想,这个邋遢的小孩,充其量也就是小学五年级吧,还真是博闻强识呢,不仅知道欧洲的鼠疫,还知道用醋去治疗霉菌,会开电动玩具车,还能吹气球升空,简直是一个少年特种兵,真想问问他,你是哪个学校的,你们学校还招人不?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点此看大图)

1989-1992《舒克和贝塔》

郑渊洁童话中的主人公,永远是与当年的所谓主旋律唱反调的,而这些被所谓的主流审美观所边缘的动画形象,折射到“人间”,就是那些被老师与家长,乃至社会主流声音称为 “害虫”、“差生”的“坏孩子”。如果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荧屏上,还有两只不仅仅是无害,更是优秀的老鼠的话,那一定就是舒克和贝塔。尽管上美厂塑造的舒克和贝塔,显得有些粗糙与低幼,但仍然是那个年代许多孩子的最爱。“坏孩子”找到了知音,“好孩子”陷入深深的反思,当然还有一部分是背地里脸发烧的家长与老师们。舒克和贝塔带给当时社会的积极意义,恰恰不是团结友爱互动,以及儒家思想一贯提倡的以德报怨,舍生取义的道德规范,尽管这些内容也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掺入了孩子们的心间。舒克和贝塔其实是郑渊洁对于现行教育制度甚至是主流价值取向的部分批判,但这种动画化的形式与手法显然更能打动人心。优秀生只是少数,舒克与贝塔似的普通学生是大多数,这一次,终于在动画界有一个强有力的声音在为他们呐喊了。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点此看大图)

    1989年《皮皮鲁和鲁西西的故事》

“皮皮鲁和鲁西西”在中国的影响力,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相当于“哈利?波特三人组”在西方世界一样,也可以说,整整两代中国孩子都是伴随着童话大王郑渊洁笔下的这两个主人公度过的童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皮皮鲁和鲁西西”在许多中国人的心中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动漫形象的层面。央视在1989年将其中的一个系列改编成动画片播出,虽然画风粗糙,但仍然受到当时的小观众们的欢迎,因为他们在皮皮鲁和鲁西西的身上看到了一丝希望:所谓的好学生是如何找回本我的,所谓的后进生是如何重拾自信的。

「1990年代」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点此看大图)

1995年《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按说,像“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样的低幼之作是不入动漫迷的法眼的。但是,十年之后,几乎所有人都还记得这两个略显夸张的角色,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即使成不了经典角色也可以在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围裙妈妈是一个三口之家,他们是中国现代家庭的典型缩影,却具有着任何一个家庭都不具备的,由强烈的现实性与浓郁的幻想性所构成的特质。大头儿子犹如一株自然生长的植物,快乐而又健康地生长着,展现着超乎想象的本真,而小头爸爸则有着当代爸爸身上几乎所有的优缺点,不过,他也应该是所有中国爸爸的榜样,那就是始终保持着一种平和乐观的心态。只是有一件事始终想不明白,是怎样的基因改造,能造就出一对儿子的脑袋比爸爸大三倍的父子呢?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点此看大图)

1996年《海尔兄弟》

海尔兄弟中的哥哥名叫琴岛,知识渊博、聪明、勇敢,善于动脑思考问题,带领大家一次又一次地化险为夷,是全片最主要的人物。弟弟海尔乐于助人、聪明、勤奋,是琴岛哥哥的好帮手。琴岛海尔兄弟这对肤色不同,发色不同的孪生弟兄,最雷人的地方就是:一年四季,无论风吹日晒雨淋雪打,都只穿一条短裤,却永远不会感冒。俩兄弟能够上榜,不在于其形象本身有何过人之处,而在于其在商业价值上的参考意义。如同《变形金刚》的成功经验,一部优秀的动画片,带动了变形金刚这个庞大玩具系列在全世界的热卖。海尔当初也是希望能以这两个卡通角色作为企业的形象代言人,助推海尔品牌的全球推广。耗时八年、由海尔集团和东方红叶动画集团共同投资五六千万元制作的中国最长的动画片——212集的《海尔兄弟》在米老鼠的故乡——美国的电视台签定了播出协议,一举改写了我国动画市场只进不出的局面,从这个意义上讲,《海尔兄弟》在中国动画史上算是写上了重重的一笔,但这两个人物的塑造实在乏善可陈,并没有给观众留下太深的印象。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点此看大图)

1998年《蓝皮鼠和大脸猫》

这对土生土长的“猫和老鼠”,虽然与有着强大人气和FANS的美国原版一比, 要逊色不少,但在当年的小观众中还是相当有市场的。蓝皮鼠和大脸猫一出场本身就已经是魔奇杂技团的明星,因而配合他们的经常外出表演,每到一处就会发生一个故事或一个奇遇。一对同样既善良又胆小,既聪明又不太默契的黄金拍档,相互之间的小磨小蹭,再配上他们卡通味十足的造型,自然就显得妙趣横生了。不过总体来说,作品缺乏新意,角色性格也太过脸谱化,因此播出后反响平平也就不足为奇了。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点此看大图)

1999年《蓝猫淘气3000问》

坦率的说,蓝猫算不上是一个成功的动画形象。从效果上看,其3D制作粗糙,2D动画又有很多国外动画的痕迹;从角色刻画来看,蓝猫系列的主要人物思想简单却谈吐老气,一点也不可爱,但它绝对是国产动画片的一个重要角色。仅仅是演了三千多集的动画片,就算是没人缘,混个脸熟,也让所有中国的大人孩子都记住了。不过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在新时期中国动漫产业再度显现新一轮强劲长势的开端,蓝猫系列也称得上是挑大梁之作,权且算是为中国动漫业唱了一首《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吧。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点此看大图)

2001年《麦兜故事》

“麻烦你,鱼丸粗面。”“道长,我没有腰哎!”……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复述几个麦兜电影中的“经典语录”。麦兜,一只来自香港长得不帅,头脑平平的小粉猪,和妈妈麦太过着并不富裕却很快乐有理想的生活。麦兜或许傻,或许笨,或许慢,在人生的追求中屡屡尝试屡屡失败,但他却把生命过得自自然然。很多人喜欢麦兜,就是因为他不完美,像我们每一个人。他的希望,让人看了喜悦,他的失望,让人感同身受。麦兜就是凭着他正直善良的“死蠢”精神,创造了他的美丽世界。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点此看大图)

2005年《喜羊羊与灰太狼》

“要娶就娶美羊羊,要嫁就嫁灰太狼”,这句话已经不同程度地从潮男潮女口中闪现,更有甚者,GOOGLE一下网络,“喜羊羊”大有取代“喜洋洋”一词之势,足见《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深入人心。《喜羊羊》的画面很2d,但就是能引得大人抱着孩子一起看。作为青青草原绵羊村的小英雄,喜羊羊集果敢、机智、有正义感、乐观、好动、聪明于一身,据传闻还是羊族中速度最快的绵羊,他不但称霸田径赛场,而且当群狼围剿羊族时,还能团结伙伴一起并肩救助族群,击败群狼。正面光辉形象通常都是以猥琐的反面角色为衬托的,灰太狼就是以喜羊羊的对立面而登上舞台的,这个家伙平时在家爱钻研捉羊方法,练习技巧,却是个妻管严,只要事情没办好,就要遭老婆红太狼的平底锅伺候。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都为中国动漫产业注入了一股新的动力,无论是剧情设计与动画设计本身,还是片子的商业运作,都是极其成功的。而因为它的成功,也有不少业内人士喊出了:振兴中国动漫,不仅仅要靠一只羊。“喜羊羊”系列的第二部剧场版《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即将于1月29日上映,也将作为今年贺岁档唯一一部动画片孤军奋战,不过有了去年的票房佳绩做保证,想必借着虎年之威,喜羊羊和灰太狼在新春之际将再次发力。

来源:Mtime时光网


【来源:】

关于动画形象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