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议书:网游需要正名,网游玩家同样有尊严
为游戏正名有利于玩家,更有利于社会
记得几年前,我在陶宏开教授的博客中和网友们探讨网瘾话题时,提出了两个观点:
第一:希望自称“素质教育专家”的陶教授,能够在他的博客中看到与素质教育相关的博文,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而不是整天的“网游之祸”、“电子毒品”。
第二:是个“度”的问题。网瘾不能夸大,否则这种夸大过了度,就会带来恶性的结果。一味的强调网游的弊端,甚至禁止播放出能让人们认识到网游优点的相关节目。这种做法,是隔绝了社会正确客观了解网游的途径和机会。
当时还没有出现杨永信或南宁网戒中心的这种恶性事件。所有戒网瘾专家对待网瘾的态度,是希望社会关注再关注,重视再重视。他们获得重视的方式,吸引眼球的方法是打出大量耸人听闻的标题:“网游之祸”、“网络毒品”、“电子海络因”等等。我们能想象,家长们在看了这些东西后,再回头看自己玩游戏的孩子时的那种不顺心,担心、焦虑、急躁、愤怒。很多孩子反映,家长一看到自己玩游戏就觉得别扭,就开始“唠叨”,哪怕是刚玩5分钟不到。
确实,在很多家长看来,孩子坐在电脑前的姿势,会让他们心里发慌。网游已经成了一个贬义词。家长对待网游是盲目的抵制,对待网戒中心是盲目的推崇。
我在《从妖魔化到电击 触目惊心的网戒真相》一文中写过:“我们的舆论曾经一度忽视了这些网戒中心的阴暗事实。一边倒的塑造出纯粹正义的网戒中心,万恶的游戏,无助的家长,邪恶的孩子。让家长迷茫,让群众误解,让社会对待网瘾问题走向了错误的路线。让一些为牟利,而忘记良知,**孩子的网戒中心钻了空子。导致家长对网戒中心盲目的信任和服从,让家长成为了工具,让孩子成为了牺牲品。”
几年的时间过去,家长们对待戒网瘾专家,从相识、拥护到磕头跪拜。孩子呢?上网玩游戏被误解,被丑化。一步一步,孩子失去了理解,失去了保护自己的权利。被抓,被电击,甚至被打死。这个恶性循环,已经持续了太久。
要从根源上杜绝类似极端戒网中心产生的土壤,从根源上解决网络时代家庭教育问题的恶性循环。就必须重新的、科学的认识网络及游戏产业。顺则通,反则堵,一味的丑化,不如去正视和正名。为游戏正名正是这至关重要的一步。网络游戏被妖魔化的日子我们已经走过来了,在这段日子里,我们看到了玩家的愤怒,看到了家长的盲目,看到了网戒中心的横行,更看到了“网瘾”的日益恶化。错误的路线不能再走下去了!
必须要改掉这种妖魔化网游的思想,家长们必须要学会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接受网络游戏这种新兴文化。作为一个玩家,这是我的心声。作为一个关心教育的人,这事我责任。作为一个中国人,这是我的义务!我想这更是我们每一个中国的义务!这也是每一个玩家,每一个玩游戏的孩子最朴实的心愿。网游玩家同样有尊严!爱玩网游的孩子们同样有尊严!请家长们尊重孩子,请社会尊重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