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73 > 游戏资讯 > 科技新闻 > 正文

白雪变黑雪、动物不能有性别、配音演员因肤色被换?欧美二次元快没片可看了......

2024-09-04 15:24:07 神评论

文|山茶茶

迪士尼真人版《白雪公主》,真的是一瓜未平,一瓜又起。

先是自开拍起就老生常谈的“黑”雪公主选角问题,把原著粉得罪了个彻底;

然后是2023年3月,饰演白雪公主的瑞秋·泽格勒被博主@孙老奶曝出歧视华裔,而后大批国人冲到她社交主页打算开骂时,又发现她的账号删掉了所有中文评论,其中包括称赞她的留言。

这件事当时就冲上国内微博热搜,狂揽几个亿的热度,然而演员本人只发布了一张竖中指照片作为回应。

再到2023年7月,迪士尼担心找侏儒症患者扮演小矮人会涉及歧视,就把小矮人改成了“七个神奇生物”,结果弄巧成拙反而被喷得找不到北。

当时泄露的小矮人剧照

最后,官方不得不炒了这七个演员的鱿鱼。而在最新放出的正式预告里,这回小矮人直接改成CG角色了……

此外还有一些有关瑞秋·泽格勒的负面新闻,比如她认为原著里的白马王子就是个跟踪狂、整个爱情故事很奇怪;

以及与同剧组“邪恶女王”扮演者盖尔·加朵,因巴以冲突政治立场不合而明里暗里的掐架等等……

总之,迪士尼“不得罪任何人”的“正确”目标,在片子开拍前就彻底宣告失败了。

结合《小美人鱼》只堪堪回本的票房收入,大家对《白雪公主》也是普遍不看好。

——“梦想成真了。”

2019年7月4日,迪士尼宣布哈莉·贝利将出演真人版《小美人鱼》女主角爱丽儿的这天,她在社交媒体上激动地发了这样一句话,并配了一张肤色全黑的动画版小美人鱼图片。

而这把一切搞砸的罪魁祸首,也不过是四个字——政治正确。

但毫不夸张的说,就目前欧美动画界滔天的节奏来看,哪怕是《美女与野兽》《冰川时代》等经典动画影片诞生在现在这个时代,都得吃上一发大炎上。

早期欧美动画中的歧视潜规则

美国的种族问题存在已久,也正因如此,早期的欧美动画里基本上难以见到有色人种的形象,甚至还存在极为强烈的歧视色彩。

这在当时的动画界一度成为某种潜规则,迪士尼当然也难以幸免。

例如在1941年的经典动画片《小飞象》中便有这样的场景:一群操着夸张黑人口音的乌鸦站立在树枝之上,它们一边唱歌跳舞,一边对旁边长着大耳朵的小象呆宝加以取笑。

而这群乌鸦的首领名叫吉姆·克劳(Jim Crow),这是19世纪喜剧演员 Thomas D. Rice 的艺名。

左为演员吉姆·克劳,右为迪士尼《小飞侠》中的角色吉姆·克劳

在其表演过程中,Thomas D. Rice 会把面部涂黑、身着破烂的衣裳,充满歧视意味地模仿种植园里被奴役的非裔美国人,后来这个名字甚至变成了美国南部种族隔离法的代称。

类似的情况同样在1953年的动画长片《彼得潘》中出现,白人主角遭遇了身着美洲传统服饰的土著人,他们将这些美洲原住民称作“红人”,影片中还有一首名为《红人为什么红?》的歌曲,后来被更名为《勇者为什么勇敢?》。

当下,迪士尼已经在流媒体平台上对儿童观看这些影片进行了限制,并且在警示语中写道:

“这个节目包含对人物或文化的负面描绘和(或)虐待。这些刻板印象在当时是错误的,于今也是错误的。我们不想删除这些内容,而是想承认其有害影响,从中吸取教训,引发对话,共同创造一个更具包容性的未来。迪士尼致力于创作具有鼓舞人心的故事,反映全球人类体验的丰富多样性。”

而在同一时期,第一批迪士尼公主——白雪公主(1937 年)、灰姑娘(1950 年)和睡美人(1959 年)在当时父权社会背景下,都扮演着堪称完美的教科书式女性形象。

但黑人女性的代表,却似乎只有《猫和老鼠》里那位膀大腰圆、脾气火爆、只闻其声却从未见过真容的女主人了。

有色人种走上动画舞台

20世纪中叶,民权运动在美国爆发,非裔美国人集体发起抗议,以期终结美国的种族隔离制度、种族歧视以及对黑人的选举权剥夺。

该运动于1954年-1968年间到达高峰,最终在第14任美国首席大法官厄尔·沃伦的支持下,南部各州的种族隔离法“吉姆·克劳法”被终结。

而在之后的几年里,马丁·路德·金博士发表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成为了民权运动的高峰,再加上诸多领袖与有色人种公民的齐心协力,最终在南方实行了一个世纪的种族隔离被正式废除。

伴随着黑人政治地位的提高,到了1995年,迪士尼推出了首位印第安公主宝嘉康蒂的动画长篇《风中奇缘》,它讲述了一段以总督为首的英国人在“新大陆”掠夺黄金的故事。

故事里,他们与当地印第安部落发生流血冲突,但过程中部落首领的女儿宝嘉康蒂和上尉史密斯意外相爱,两人共同努力,避免了一场战争。

然而,倘若撕开浪漫主义的这层糖果色外衣,就会发现故事的实质依旧是血色的侵略与掠夺,并且这也是迪士尼目前唯一一部 bad ending 结尾的故事。

1998年,《花木兰》是迪士尼第一次以古代中国为背景的动画长片,著名黑人谐星艾迪·墨菲为诙谐幽默的木须龙配音,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由于木须龙是以中国龙为参考设计的,所以观众也只能从其黑人口音中判断其种族属性,并且它在剧中更多的作用只是活跃气氛、制造笑点,并没有真正的高光时刻。

其后2004年上映的迪士尼/皮克斯作品《超人总动员》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超人的好友酷冰侠虽然登场次数有限,但其幽默诙谐、总能在关键时刻帮助主角渡过难关的形象在故事里已然占据了重要的戏份。

有色人种成为主角

2009年,首位黑人总统奥巴马入主白宫,随后在同年的12月11日,迪士尼第49部长片《公主与青蛙》上映,就此推出了动画史上的第一位黑人公主——蒂安娜(Tiana)。

即便有媒体将之称为“奥巴马效应”,但不可否认的是,对当时的黑人社群和文化发展趋势来说,蒂安娜的诞生都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这位成长于新奥尔良贫民区的非裔美国少女,在影片中上演一出经典的“美国梦”故事。

她在一系列童话般的经历后收获了青蛙王子的爱情,不仅当上了王妃,还成功实现梦想,开了一家高档餐厅。

该片在尚未正式上映的时候,就受到了美国黑人社群的欢迎,诸多周边产品在上市短短几周后,销售额就远远超过了其他迪士尼公主系列的产品。

然而,迪士尼想借助这部影片,打破美国黑人白人之间文化藩篱的目的最终也只实现了一半。

因为影片上映后,流言四起,包括但不限于:

蒂安娜大部分时间里都以绿色青蛙的形象出现,而不是黑人女性;

蒂安娜的母亲在一个富裕的白人家庭里当女佣;

故事的背景被设置在黑人聚集的美国新奥尔良,蒂安娜却爱上了一位“白人王子”;

影片中出现了太多白人反派角色,让仍然占据美国主流地位的白人观众觉得自己受到了歧视等等。

但总之,在褒贬不一的质疑和支持声中,以迪士尼为首的欧美动画踏上了新的历史阶段。

而近些年,伴随着弗洛伊德事件的爆发,反种族歧视的浪潮席卷全球。

对于影视大厂迪士尼来说,渴望扩张的野心必然伴随着对多元表达的迫切需求。

于是从2016年开始,他们接连推出了几部以有色人种为主角的动画长片,分别是《海洋奇缘》、《寻龙传说》、《魔法满屋》、《星愿》,以及皮克斯的《寻梦环游记》、《心灵奇旅》和《青春变形记》。

综合来看,除《寻龙传说》外,其他几部片子都好评居多。

比起往昔浮于表面的“将角色染黑”,近年来的迪士尼注意到了文化内核的重要性,而新公主米拉贝尔与莫阿娜更是被允许拥有自己的冒险故事,而不是把追逐王子当成目标。

在前几天的迪士尼D23粉丝大会上,官方还宣布了《海洋奇缘2》的首支正式预告,并短短 24小时内就收获了接近 2 亿次的观看次数。

同时,《海洋奇缘》的真人版电影也被官宣,对于这部片子的选角安排,也可以说是全球瞩目了。

动物不准有性别

刚才我们简单讲了一下有色人种在动画角色里的争议,这个时候可能有人就要说了,既然人类角色有这么多争议,那不如咱们就做动物主题的动画吧。

像迪士尼的《疯狂动物城》和梦工场的《坏蛋联盟》不就很好么?

Nonono,你可能不知道,在国外,动画片里动物的性别特征同样引发过激烈的讨论。

当时流传甚广的就是这样两张图:

这些图想表达的意思就是,为什么动画/游戏里的雌性动物都被刻意强化了“女性特征”?

紧接着,就有网友举了自己看到的例子:

为什么一只母鸡还要凹S曲线、画眼影、穿高跟鞋?

《美女与野兽》里区区一根鸡毛掸子,也秀起丰满的臀部?

《兰戈》里的雌性蜥蜴有着长睫毛和胸部,雄性蜥蜴却只是正常动物?

《冰川时代》里多次出现的雌性松鼠,也是风韵犹存。

还有更多类似的案例:

这么讲到底有没有道理?好像有点儿。

有网友用这张图来吐槽动画里不同性别的动物外观

但也有网友表示,这样的角色设计只是为了传达信息,并不是刻意搞性别对立,不要过度解读了。

然而很快又有人反驳他,不强调性别特征,又能讲好故事的动画又不是没有啊。

随后大家又开始了新的一轮举证:

《狮子王》里的桑琪和《泰山》里的托托就是完全动物的模样;

《功夫熊猫》的悍娇虎简直是永远的神;

《猫儿历险记》里的大鹅用帽子来区分性别;

《穿靴子里的猫》中“软爪妞”吉蒂不是也很好么?

总之,在各路神通的辩驳下,动物的性别也成了可以炎上的理由。

虽然这种呼声目前还不算大,但仍然让人难以想象未来的动画创作将陷入怎样的境地。

政治正确产业化

随着政治正确浪潮对二次元的进一步入侵,人们甚至将视线投向了动画制作之外的环节——配音上。

2020年6月27日,美国人气动画《辛普森一家》制片人宣布,今后将不再让白人演员给动画里的有色人种配音。

《辛普森一家》中的印度裔角色阿普

几天之后,另一部同样斩获过无数奖项的动画《恶搞之家》也宣布将换掉动画中为有色人种配音的白人。

《恶搞之家》角色克里夫兰·布朗的配音从Mike Henry,替换为黑人声优Arif Zahir。

究其原因,都是政治正确与种族歧视导致的。

而当人们过度地关注某个点的时候,马上就会有另一波人敏锐地嗅到其中有利可图的气息。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下臭名昭著的叙事开发和咨询工作室Sweet Baby。

它的客户包括育碧、圣莫妮卡工作室、2K、Xbox游戏工作室、EA、V社等鼎鼎有名的游戏开发商,而它的工作,官网上是这么写的:

“既定目标是确保不同人口群体的角色不仅仅是为了名义上的存在而添加,而且要确保他们的描绘得到尊重、符合整体背景,并为高质量场景而编写。”

看上去还不错,对吧?

但事实却是,写作种族多样性,读作敲诈勒索。

如果游戏公司不愿意花这笔钱接受“指导”,那么Sweet Baby就会在各种社交媒体渠道发表恶评,攻击这款游戏有种族&性别歧视的倾向,通过带节奏让开发商面对舆论的指责和抨击,以此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前些日子,由国内博主@兲虎就爆出《黑神话:悟空》开发团队就遭到Sweet Baby高达700万美元(约5065万人民币)勒索,但被拒绝的消息。

上下滑动阅览全文

而如果开发商迫于无奈,答应接受“指导”呢?

《战神:诸神黄昏》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挪威神安格尔伯达直接变成黑人……

诸如此类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在双方各执一词的情况下,每每有此类消息传出,国外社交软件上就会燃起硝烟阵阵,搞得欧美玩家也很烦。

玩家烦政治正确,游戏开发商更烦,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谁在煽风点火?

日漫也开始“正确”了?

但其实绝大多数人看动画、玩游戏就是为了找乐子,当它们被爆出这些差评之后,即便是被刻意带了节奏,也少有人愿意追根究底去调查真相,人们往往会直接失去娱乐的好心情。

那么欧美圈这么乱,我转战日漫总可以吧?

事实上,随着日本动画逐渐对海外市场发起攻势,舆论当然也不会放过它。

去年的人气新番《间谍过家家》和《国王排名》就曾不幸被卷入这场纷争。

一名叫“Soul Dreamcon”的非裔网友就在当时的推特上发了这样一些图,包括阿尼亚、波吉、《咒术回战》狗卷棘、《火影忍者》木叶忍者等诸多角色都被改成了厚唇卷发、肤色黝黑的形象。

类似的事情也曾发生在人气漫画《一拳超人》里,即便ONE老师早就解释过,超合金黑光那一身黑得发亮的肌肉只是努力训练的结果,但部分国外读者还是认为这样的角色设计是一种冒犯。

他们说:“把不是黑人的角色涂黑,是典型的种族歧视行为。”

而《机动战士高达 水星的魔女》英语版引入美国动画网站Crunchyroll时,因为英文配音演员的事也在网络上引起过一番热议。

英文配音演员Anairis在推特上发声,认为主角斯莱塔的皮肤是深褐色,而英文版声优却选择了白种人,这不“正确”。

为《水星的魔女》中角色劳达·尼尔配音的Nazeeh Tarsha也说,“我们也不能假装少数族群配音员的能力不如他们的同行……就算可以忽略种族,但角色本身肤色的连结还是会存在……”

对此,有网友辣评:就出生地而言,斯莱塔甚至都不是地球人,而是土生土长的水星人,因此她的配音工作最好由水星人负责。

诸如此类的事情同样在经典动画《精灵宝可梦》和《龙珠》身上发生,为了避免争议,官方不得不在欧美版本中对角色的肤色进行调整,甚至是对剧情做出删减。

近些年来,随着以网飞为首的欧美公司与日本本土动画团队进行合作,更多的日本动画作品被输出到海外市场,同时也受到更多的舆论冲击。

到底如何才能在创作自由的同时,又不伤害到任何人的感情?这一点同样是如今的国漫行业出海需要思考的。

最后,我们把话题回到迪士尼身上。

纵观历史进程,你会发现迪士尼其实一直是“政治正确”的,只不过所谓“政治正确”的标准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更替。

而目前,这家影视大厂正在努力做“不冒犯任何人的合家欢”,虽然貌似谁也没欢起来。

然而纵观所有能爆雷的点,你又会发现,只要根源上的问题不解决,这个世界上就压根不会有能完美符合所有人看法、既正确又能保证创作自由的故事。

很难想象,在名为“正确”的枷锁下,我会在某一天开始讨厌曾经钟爱的童话。

END

【来源: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