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73 > 游戏资讯 > 最新手游 > 正文

郑和宝船到底有多强?聊聊大航海时代明朝的海上力量

2021-08-16 18:03:29 神评论

17173 新闻导语

当南洋华人终于迎来郑和船队的时候,港口响起了《橄榄树》的BGM:“…为什么流浪,为什么流浪远方…”

作者:铁士代诺

通常在提及“大航海时代”的时候,人们总是习惯将其想象为西方人认识世界,连接世界的一项事业。事实上,我国古代也曾经有过对亚洲,乃至世界范围航海线路的开拓,并最终和欧洲人从西向东的航线连接在一起,串联起整个地球的庞大格局。

image001.jpg

15世纪初期,欧洲人的大航海时代尚未到来,而明朝派遣郑和下西洋时,郑和船队所途径的地带,此时已并非全然陌生的外部世界。因为早在唐朝时,海上丝绸之路就让很多波斯商人取道波斯湾,经由马来西亚,抵达广州。

到了南宋末年,以及元朝统治时期,又陆续有效忠南宋政权的军人、商贾,或是沿海地区普通民众,带着部下,资产和养家糊口的手艺,移民到东南亚地区,并在那里定居下来,发展成汉民族聚集区。他们后来也为郑和的数次出海,提供了补给、导航、物资中转等帮助,而郑和宝船上的瓷器和丝绸,不仅让一度流浪远方的华夏子孙再次看到了家乡的特产,也看到了未来几百年里,东西方海上贸易的新曙光。

image003.jpg

火攻,是我国水战的优良传统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按照RPG游戏属性克制的一般逻辑,在水上作战,要么使用皮卡丘的十万伏特效果拔群(电克水,四倍伤害,所以皮卡丘管杰尼龟借钱,龟龟不仅要老实回答“杰尼杰尼”,等到还钱的时候,也要让小火龙去帮它要才行,因为水克火,四倍伤害,小火龙也只好给龟龟个面子);要么就像我水泊梁山阮氏三兄弟那样,从小在水里长大,练就一身古代蛙人的技艺。

image005.png
在后来无论影视作品还是电子游戏中,海上水战燃烧的不仅是战船,更是制作经费

“借东风火烧赤壁”的故事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其原理也很简单,无非火借风势,古代战船都是木质结构,遇火即燃,加上油脂,稻草等易燃物助兴,事半而功倍。

到了北宋年间,能工巧匠们更是发明了虚虚实实的分体船,像是大船包裹小船的子母式;或者前后可分离的拆卸式,用前端点火引燃敌船,后端分离保证船员极限脱出。目的都是为了保证近战发动火攻的成功率。

13638月,朱元璋与陈友谅率领的元朝水军在鄱阳湖展开大战,开战三天,陈友谅凭借着数量和装备上的优势,几乎把朱元璋逼上绝路。朱元璋先是斩杀阵中退却者,令全军进入一种敢死队的状态,然后借助骤变的风向,指挥手下几艘小船满载火药,撞向陈友谅的大船,并最终复刻了古人“水战火攻”的经典战术。

image007.png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原本计划扩大水师规模,尽快重建此前受国内战乱和海外倭寇骚扰的海防,但受限于王朝初期财力和人力有限,他的计划并没有很好落实。直到1403年,明朝永乐帝登基,大将李彬统领海防事务后,海上力量才得到了真正强化,先是1408年秋在钦州重创了安南(现今越南)海寇;又在第二年于青州和金山(分别是如今的山东省和江苏省一带)歼灭大批倭寇。除了海上军事行动以外,此时还有一内一外两个船队活跃在明帝国的版图与野心之中,一个是驻扎在长江口的运粮船队,负责为皇城运送粮食;另外一支,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郑和船队。

image008.jpg

“橄榄树”

1403年,也就是永乐帝登基的第一年,便陆续开始派遣使臣前往东南亚诸国、日本和印度,宣告其登基事宜,并表示要与各国恢复外交、商贸联系,郑和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他史无前例的航海事业。

虽然明史中对于郑和出海的具体动机和目的并没有留下太明确的官方记录,但人们推测大致可能有以下四个原因:

1、与当时贸易比较发达的印度洋沿岸建立联系,树立自身存在感。

2、在海外扩大明朝的势力与威望。

3、永乐帝是从侄子建文帝手中夺权后,担心建文帝像曾经的部分南宋官僚一样逃往海外,所以派郑和借着出航,寻找其真实下落,以绝后患。

4、对外部世界的求知欲,顺便给皇帝从国外寻找奇珍异宝。

image010.jpg
明成祖朱棣

每次远航,郑和都是现在应天府接到命令,然后南下到达福建,在当地接管主力舰队,“福船”也因此而得名。郑和船队的规模一般在4062艘不等,随行人数则相对保持在28000名的数量上,这样一支庞大的船队,在中途当然要经过数次靠岸补给,行至东南亚时,当地接待这只船队的,就是同样来自华夏大地的前朝老乡们。

image012.jpg

南宋末年,到元朝统治时期,受战乱和外族压迫之苦,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的一波“移民潮”,其中南宋政权的文武官员大都是出国寻求庇护;商人希望保住财富;老百姓更多则是为了自身安全考虑,出外寻找生计。大量在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汉人从此定居海外,并形成了本民族的生活聚集区。

这里特别提一下,在巴林冯(现今印尼苏门答腊岛一带),一位叫做梁道明的原我国广东汉人,凭借其威望和实力,将当地港口改名“旧港”,建立起庞大的华人聚集区;在临近的东爪哇岛,还有名为“新村”的华人聚集地,共有千余户人家,村主来自广东,据记载“各处番人多到此处买卖。其金子诸般宝石一应番货多有卖者,民甚殷富”。类似上述东南亚沿海及其岛屿上的华人聚集地,为郑和出航提供了物质和文化上的诸多便利。

image014.jpg

下西洋与郑和宝船

据《明史》记载,郑和“依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可见郑和的旅途当中,不仅有诗和远方,也有枪炮与鲜血。面对威胁,船队中配置的战船大都可以从容应对,至于种种“威胁”的目的,大都是看中了郑和船队里的大型货船,也就是俗称的“宝船”,在游戏《黎明之海》里,玩家可以投资建造同款宝船,组建起自己的远洋船队。

image016.png
游戏《黎明之海》里的郑和宝船

包括伊本·白图泰(著名穆斯林学者,也被称作“东方的马可·波罗”,有别于马可·波罗云游记的嫌疑,伊本·白图泰的足迹都有充分史料证明其可信度)在内的很多中外文献记载中,都对郑和宝船的庞大船身和满载的名贵货物,有着近乎奇迹化的描写,比如船身高达四层,九个桅杆可挂十二张帆,龚珍在《西洋番国志》中描述为“其所乘之宝舟,体势巍然,巨无以敌。蓬、帆、摇橹,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具体船身尺寸方面,则“长四十四丈,宽一十八丈”,换算成大家熟悉的计量单位,就是长146米,宽50米,当时唯一能与之匹敌的大船,就只有《圣经》里的诺亚方舟了。

image018.jpg

image020.png
假如记载属实,那么郑和宝船放到今天大概就是这么大

由于郑和宝船没有相对完整的实物或者建造记录留存于世,因此关于宝船的惊人尺寸,一直处于“没图没真相”的状态,世人对其真实性更是普遍存疑。

举例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伊丽莎白级战列舰,长度为190米,使用的是燃油发动机,而郑和宝船仅靠桨手和风力(更不用说有时还要逆风)作为动力,显然难以驱动如此大型船只进行远距离航海,而且宝船之所以为“宝”,也是因为船舱中满载陶瓷,丝绸等货物,从印度洋等地归来时,则装着当地的胡椒、丁香、肉豆蔻等物产,加上船上长期要储备能维持几千人运作的水和粮食,无论体积还是重量,远超当初造船技术的极限。换个角度想,如果当时明朝真的掌握了这种级别的造船技术,大航海时代的历史恐怕就要由我国古人书写了。

image022.jpg

说到“书写”,宝船尺寸夸张的历史记录,有可能就是拜当时文人“书写”所赐,这就好比古诗词经常出现的各种比喻,作者喜欢把震惊到自己的事物进行量化,略过科学计量,用“万丈”、“百万”等大词加以描述。况且宝船在贸易活动之外,更是承载着明帝国对外展示自身强大国力的政治任务,人为强化的数据,也有助于达到更好宣传效果。

image024.jpg

结语

郑和耀眼的丰功伟绩,与宝船存疑的数据信息,成为了我国古代海上事业的一段鲜明足迹。而除此之外,无论早于郑和的14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还是郑和死后一百多年里明朝的海外贸易,也都有中国人参与并主导的全球物质大交换,下次我们就将去到泉州,看看这座刚刚申遗成功的福建沿海城市,在历史上有过怎样的全球贸易往来。

【编辑:爱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