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明月刀》长生剑派秘闻录,揭秘新门派绝密档案

2024-05-30 17:39:09 神评论

灼灼炎华,仙人降临!全新双形态门派【长生剑派】引凤凰灵韵破世而来,全新地图门派驻地也将同步登场。

长生剑派承袭九鼎青铜一脉,本修天道,不问世事。时天宝年间,陨石祸起,长生剑派倾尽一派之力与血鹦鹉一战,被其困于时空流淌极慢的空间罅隙之中。

*本文内容转自官方*

而今星象骤变,长生破世而出,其弟子既可持唐刀御敌,招式刚猛迅捷,唯快不破;又可借助其门派特色技能“沐火归灵”,褪去凡胎化身仙君形态,在变身效果下拉开一定距离,施展组合技重创敌手。

凤羽化烬的华丽美术视效、直贯要害的真实打击反馈,以及组合技运用的策略博弈,都将颠覆现有江湖格局,为少侠带来前所未有的操作和战斗体验!

舆鬼烁烁,朱雀奋翼,各位看官,我这里有一些关于传闻中那“长生剑派”的故事,且听我细细道来——

《长生剑派》秘闻篇章连载开启

凤凰一剑破万古,仙尘怒卷浮云台。

根据长生剑派自己的记载,其起源还要在夏商之前,原本专修天道,不问世事。

昔日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长生亦曾在此时现身,后又隐于山中再不闻矣。

数百年来,虽不曾得见其门派中人,但关于长生剑派的传说仍旧隐隐流传着。

直至隋末唐初,长生剑派当代宗主朱雀入世,授剑法于秦王李世民,后太宗登基为帝,朱雀宗主亦被李唐王朝世代奉为帝师。

然而天宝年间,有陨石于天外坠落,此后短短数十年之间,天机迷蒙,乾坤逆转。

安禄山于范阳起兵叛唐,掀起安史之乱的开端,其背后似还有一双无形推动之手,乃是那随陨石而至人间的血色鹦鹉。

而经长生剑派弟子多方探查,数度筹备,倾尽门派之力,欲将血鹦鹉封印于黟山;孰料功亏一篑,被血鹦鹉反制,举派被困于空间罅隙之中;而血鹦鹉自身也因此陷入漫长沉眠。

数百年时间转瞬过隙,山河易主,王朝更迭;而今云上之城重开,血鹦鹉自沉眠中苏醒。

那困囚长生剑派的时空罅隙日益松动,舆鬼之宿竟起烁烁幽光,想必离南方朱鸟破界之时,已不远矣……

朱雀篇·少年游

话说那久远之前,战国七雄争霸之时,曾有一位少年,名为朱雀,为探寻凡尘俗世间蕴藏的真理,踏别山门,迈入浩荡红尘。

那时候他还不是这长生剑派的宗主,身上仍有着属于少年人的年少轻狂与意气风发。与山下结识的一位,风流蕴藉的好友黄歇同赏神州,共渡山河,游历尘寰有数载之期。

然,山川与日月,瀚海与辰星,少年朱雀心中信奉的“天道”与黄歇眼中的天下,却有着些许不同。

“炎黄蚩尤战于涿鹿,以何为阵?山海异兽隐于苍茫,今在何方?九鼎之兵藏于尘寰,缘何而求?”

朱雀合上面前的古卷,显得兴味索然——这些世人穷极一生都未必能知晓一二的上古秘辛,他十六岁时,便已了然于胸。

长生剑派所修之道,乃为苍天之道。

关于“苍天之道”究竟是什么,恐怕每位长生弟子都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说,苍天之道乃山海之秘,于是便苦苦追寻时间的遗迹;也有人说,苍天之道乃天地之灵,于是便潜心研修方圜之所成。

朱雀一度认为,苍天之道,就藏在目之所及,浩浩汤汤的万千红尘之中。

与其追溯那些远古时代虚无缥缈的踪迹,不如去探寻凡尘俗世间蕴藏的真理——这些对于朱雀来说,是远比山海大荒与沧溟寰宇,更加新奇而有趣的所在。

少年朱雀留书一封,只带了佩剑与少许贴身衣物,便下山了。

面前的郎君肤白如玉,身材颀长,谈吐儒雅;没人会怀疑这位风度翩翩的贵公子,并非王公贵胄出身的世家子弟……除了那位在数十年后,将以春申君之号名震后世的少年。

朱雀不解,从容笑道:“君怎知我非世家出身?”

黄歇答道:“凡世家子弟,无论利之所图,情之所期,心之所系,皆有所扰。而君眼中,虽阅尽繁华万千,却不曾心系一物……此乃真正修道之境界。”

朱雀忽然不笑了。

黄歇本以为自己是在夸奖他出尘之姿,哪里知晓朱雀心中所求乃是入尘:他已下山数月,本以为自身已修炼至无形无相之境;而他这一番话,才让朱雀明白自己此前所做努力,皆为徒劳。

此间尘寰,他尚未参透半分。

或许是看出了朱雀眼中的沮丧,黄歇决定请他喝酒。

席间二人推杯换盏,言笑晏晏。一位是清逸脱俗的仙家子弟,一位是风流蕴藉的世家公卿,两名少年交换彼此游学途中的诸多见闻,愈发觉得志趣相投。

清醇的秫米酿穿肠,即便真是天上来的神仙,也要沾染三分红尘。更何况朱雀这般初出茅庐、还在修行之中的少年人。

酒过数巡,胸中苦闷诉尽。朱雀醉眼朦胧,将榻上的蒲团当作空中的皎月,对倚在榻边的少年道:“君来看,明月竟在我手中。”

黄歇笑道:“君今日手中之月,乃明日心中之月。”

黄歇邀朱雀结伴而行。几年之间,二人同赏神州,共渡山河。朱雀由此窥见天下之势所趋,黄歇亦有幸探知九鼎之兵秘辛。

一日,二人行至黟山。此时正值阳春三月,暖风和煦,景色宜人,二人不约而同地停下脚步,打算驻留片刻,稍事休息。

朱雀道:“此地山明水秀,风光甚佳。灵蕴天地,适合习剑。此前你不是说过,对九鼎一事颇有兴趣?到那时,你我可在此建造修行之所,一同参悟苍天之道。”

黄歇笑着点了点头。

见对方未答话,朱雀又问:“当今天下,七雄并立。各方国势此消彼长,方可维系天道平衡。既然如此,君又为何而奔走?”

黄歇凭栏而望,楚地河山一览无余。

“如今八方风雨,群雄割据;若人人皆不作为,楚地危矣。待山河倾颓之际,百姓流离失所,君所言天道之平衡,亦不复还。”

朱雀若有所思:“看来你已寻得解决之道?”

“我曾想过。若七国常为七国,无解。可若是合七国为一国,处处不见烽火,人人不遭战乱,天下方能平定,万民得以安身……而我之奔走,正为实现这一愿景。”

朱雀似懂非懂。在他看来,天下究竟是七国还是一国,世间万民亦都囿于一种循环之中,绵绵不绝,生生不息——这便是“天道”。然而黄歇眼中的天下,却有着些许不同。

不过此时,他尚不能理解这其中的不同究竟是什么。

直到许多年之后。

某日,朱雀收到一封信。信上没有署名,没有落款,没有印鉴——甚至没有字。他却知道这信是来自哪里。

“师父嫌我在外面浪荡得太久。”朱雀说,“我近日打算回师门一趟,好友可愿与我同行?”

见黄歇未答话,朱雀转身凑近去看,发现对方也在拆信。

黄歇的那封信上有许多字。那是用楚国最快的马,十几名驿使日夜兼程,送至他手中。月色的锦帛,朱红的玺印,上面书写着一行行工整的楚文。

每读一行,他眉心的皱纹就更深一分。

朱雀知道这封信是从哪里来的。他曾听黄歇提起过那人,说对方十分赏识自己,常赞他“博闻广识、辩才出众”。

他称那人“大王”。

黄歇读完信,将它折了又折,重新收进盒子。片刻之后,他转过身来,像往常那样对朱雀笑了笑。

“抱歉,好友,不能与你同行了。待我处理完手边杂事,一定前往长生拜访。”

二人一同游学的这段时间,朱雀曾设想过,若黄歇之后同他一起回长生,他可以将藏书阁中的那些九鼎之卷交予他来研读。虽然自己对那些上古神兵无甚兴趣,但以这位好友的资质,定然可在其中恣意畅游一番。

山川与日月,瀚海与辰星……天道之广袤,如何比不上他所为之奔走的“七国合一”之愿景呢?

然而此时此刻,朱雀能说的,唯有一句“再会”。

红尘虽有趣,却始终有其局限性,这是朱雀下山游历的这几年中的体悟。他想,就让这位好友先碰一碰壁,也没什么不可。

待时候到了,他自然会和自己一样,明白那些尘寰之外的妙处。

定下再期之约后,朱雀与黄歇拱手而别。临行前二人商定,下次见面之时,再一同对酒论剑,共修天道。

这年是楚顷襄王二十七年。岁末,秦楚结好,黄歇伴太子入秦,为质十年。

此去一别,是否真如朱雀所想,能让好友明白那些尘寰之外的妙处,再有一同对酒论剑,携手同修的那一日?

有道是: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朱雀篇·故人冢

少年朱雀下山游历,识得一友人名为黄歇,二人相伴游学。

楚顷襄王二十七年,二人拱手作别,约定下次见面之时,再一同对酒论剑。

日往月来,时移世易,数百年的时光顷刻而过,世上已无人记得黄歇之名,唯有那春申君的雅号,与那他以毕生心血铸就青铜岛密藏的神秘传说流传于世。

俗话说得好,清酒红人面,财帛动人心。

不论是世间最为浩瀚的知识,还是所谓的上古神器之名,青铜岛的秘密引诱着无数为此心动的人,前仆后继着……

“船家,麻烦再开快些。”

今夜月虽不黑,风却很高。吴国密探一面催促船家,一面左顾右盼。他知道,今夜搭船前往青铜岛的,绝不仅仅只有他一人。自秦时起,天下一统,后有两汉,治世四百余年。直至今日,天下又及三分,魏、蜀、吴三国鼎立,狼烟再起。

嬴政让强者们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秦以后,谁都想做天下的主人。

不过一炷香的时间,船便靠了岸。吴国密探踏上青铜岛,沿着小路踽踽前行。

他此番是为吴王寻宝而来:听闻春秋时,楚相春申君曾为辅楚抗秦,潜心研究上古神器“九鼎之兵”。而此地,便是他以毕生心血所铸就的岛屿。在那些有识之士间流传着一个说法,说在青铜岛上所埋葬的秘密,比人世间所有的知识加在一起还要浩瀚。想到这里,吴国密探不禁加快了脚步。此事事关重大,若是让另外两边的斥候先行一步,天下之势必会有所倾斜。穿过嶙峋的山石与翻涌的密林后,他已能遥遥地望见那扇高耸入云的青铜大门。前方不远是一片开阔的野地,只消再走上几刻钟,便可开启最后那道秘密之门。

可越是靠近那里,吴国密探心中越是觉得有些不对劲。

若他是数百年间第一个踏上青铜岛的人,他脚下的这条小径,又究竟是由谁走出来的?

“好友,吾或许有段时间不能来看你了。”

夜色晦暗,朱雀的面容隐没在青铜大门的阴影之中,看不清表情。数百年的时光飞逝,就连最初铸成这座岛屿的铜锭,也早已染上斑驳的靛青之色。然而此刻,站在青铜冢前的,依旧是那位惊才风逸、面如冠玉的翩翩少年。对于长生弟子来说,时间仿佛是最为丰饶的存在。修炼长生剑诀者,百年筑基,千年修道,以窥万年之数。斗转星移,寰宇大千,不过是弹指之间,转瞬即逝的幻影。他们蒙苍天之恩,修万灵之道,世代承袭,生生不息。

但天道赠予你一些东西时,也会拿走另一些——比如对时间的感知。

与黄歇一别后,朱雀立刻返回了长生。师父先是数落了他一番,说自己只不过闭了个关,出来时他便不见了人影,要如何给下面的师弟师妹们做好表率;随后又罚他去绘制星图,从斗木二落下一直观测到娄金三升起;接着派遣他去帮一位师叔誊抄上古图腾样本,直到把涿鹿之野的七十二氏族图腾全部理清才肯让他停笔。做完这些事,朱雀又将课业研修了一番,心中估摸着那位好友手上的事也该处理得差不多了,便再度下了山。

可当他重回楚地时,却发现那里已不再是楚地。

半两为钱,六尺为步,十升为斗。始皇帝颁布了新法,令天下车同轨,书同文。往昔如云烟散去,万千红尘纷至沓来,在朱雀耳边凝聚成轰然的巨响。世人已不知黄歇是谁,史书中留下的唯有“春申君”的名号,和那些如迷阵般千头万绪的冰冷疑冢。朱雀轻而易举地找到了青铜岛。那位好友留下了太多线索——三易之书、山海之秘、九鼎之兵……一步一步,好似故意留下,待他跟随的足迹。找寻的过程中,他仿佛能看到春申君对着自己曾谈论过的些许线索焚膏继晷,在蒙昧与混沌中艰难求索的身影;听见他试图窥破天道中蕴藏的真理时,却又无论如何都无法更进一步的叹息。

朱雀时常会想,若是他那时能早些下山就好了。

若是他再早些下山,他会将他所知晓的一切都告诉他,不必为这些唾手可得的东西而耗尽自己毕生的心血,直至白发苍苍,容颜老去。终是自己失约了。

朱雀将一株葵草,栽在青铜冢前。

这是长生剑派内最常见的一种植物,由于花期绵长,又被弟子们称作“千年花”。朱雀不知道它究竟能开多久,但至少下次再来探望春申君时,朱雀希望它还开着。数月前,师尊羽化成仙,将长生剑派交予朱雀统辖。而今天下三分,时局焦灼,为了能先发制人,世间霸主纷纷觊觎起他们妄图窥视的奥秘——此刻隐蔽在青铜门外草丛中的三国密使,便是最好的证明。朱雀思虑良久,最终决定携长生剑派归隐青山,暂避浊世锋芒。待到世间重归一统之时,或许世人才能正确看待这些本就蕴藏在天地之间、无需刻意去找寻的规律。

回顾与春申君一同游学的时光,朱雀也顿悟了许多尘世间的道理。

起风了。

风行草偃,云开月明。三国密使的身形蓦然暴露,一时之间,剑拔弩张。他们太过在意远处的敌人,反而忽略了近旁的动静——朱雀就这样施施然经过他们身旁,行至岸边,斩断了三条船上的缆绳。

三叶小舟随着洋流越飘越远,渐渐消失在月色的尽头。

朱雀仰头望向天际。今日之后,长生剑派将带着沧溟间的瑰玮绝迹尘寰——直至有朝一日,世间止戈散马,天下海晏河清,这些失落的奇珍与妙法,方可再临人间。临行前,朱雀最后看了看远方那扇模糊在光晕之中的青铜大门。他忽而想起一句话:那是他与春申君初遇,小酌之后,他倚在榻边,戏将蒲团比作天上月。

故人道:

“君今日手中之月,乃明日心中之月。”

“光阴如转毂,青铜载旧梦。谁人叹红尘倥偬?徒忆往昔少年游,回首望,故人冢。”长生弟子得天独厚,使得少年时的朱雀从没想过,自己与友人的当年一别,自此便不复得见,徒留他独自感怀。多年之后,有感于这纷乱的天下,让接任长生门派道统的朱雀,做出了携派暂避浊世,归隐青山的决定。

而这一避,世间又过了匆匆三百载……欲知这三百年后又有何等风云?

鹦鹉复苏,长生脱困。

仙人风姿而今将再度临世!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END

【来源: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