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十六声》【安西军传】安西最后一封未送达的军报:三千老卒与大唐的47年生死约

2025-04-01 22:12:02来源:公众号作者:燕云张小嘴 神评论0

燕云十六声角色扮演/武侠/

我叫陈安乡,安西军第60镇镇守使,我阿爹是长安人,上一任的安西军兵马使,我阿娘是西域人,普通百姓家的女子,我是个混血儿,我遗传了阿爹的样貌,所以我的同袍们都看不出我是混血。

我曾经问过阿爹为什么给我取了这么一个普通的名字,阿爹说希望我有一天能够代替他平安的回到故乡——长安。

楔子:玉门关外的血书

我攥着那卷发黄的绢帛,龟裂的手指抚过褪色的墨痕:“建中二年春,安西四镇尚存,将士皆披甲执锐,翘首以待王师。”这是三十七年前,郭昕将军派我混入商队送出长安的最后一封军报。如今绢帛边缘的褐斑,是当年吐蕃骑兵箭矢穿透我左肩时留下的血痕。

第一章·少年戍边

永泰元年(765年),我跪在龟兹城头啃着馕饼,西域的风沙呛得人睁不开眼。十五岁的我刚刚顶替战死的父亲补入安西军,郭昕将军策马掠过新兵队列,玄甲在烈日下泛着冷光——他是汾阳王郭子仪的侄子,却和我们同吃掺着沙砾的黍米饭。那日吐蕃斥候突袭,我握着豁口的横刀瑟瑟发抖,是郭将军一箭射穿敌首咽喉,转头对我笑道:“安乡,记住,西域的沙子比长安的牡丹更懂忠骨。”

第二章·孤城铸钱

建中元年(780年),疏勒城的烽火台已三年未举狼烟。粮仓见底那夜,郭将军将最后半袋麦种撒进龟兹河畔。我们褪下铠甲熔铸铜钱,老王头用残缺的左手在泥范上刻出“大历元宝”,他笑着说:“等回了长安,老子要拿这钱买三进宅子!”可当第一枚铜钱滚出炉膛时,五十岁的老辎重官突然嚎啕——钱币正面赫然是长安大明宫的纹样,背面却多了道龟兹独有的莲花刻痕。

第三章·风雪归使

那支驼队出现在贞元七年(791年)的暴雪中。衣衫褴褛的使者高举磨损的旌节,嘶喊着“圣人有诏”扑倒在城门前。郭将军颤抖着展开圣旨,金线刺绣的“武威郡王”四字刺痛了所有人——朝廷以为我们早成了枯骨,此刻却要封赏活着的鬼魂。当使者嗫嚅着说出“暂无援兵”时,城楼上八百柄横刀同时出鞘,寒光映着三千白发。

第四章·回鹘弯刀

北庭陷落的消息传来时,我正在给阵亡同袍刻木牌。回鹘可汗的使者深夜潜入军帐,羊皮地图上画着借道北方的密径。“只要安西归附,吐蕃的刀绝不会落在老将军颈上。”郭昕猛地掀翻桌案,铜盔撞击声如惊雷:“告诉牟羽可汗,四十年前我大唐将士能在怛罗斯与阿拉伯人血战,今日照样能独守孤城!”帐外忽然传来欢呼,原是老兵们用戈矛挑起吐蕃战旗,在月光下跳起了《破阵乐》。

第五章·最后的日出

元和三年(808年)冬,吐蕃十万大军合围龟兹。城破前夜,七十三岁的郭将军为我们斟上葡萄酿。他指着南方笑道:“安乡,当年你爹战死于且末城,如今我们倒省了埋骨的路程。”黎明时分,三千白发军列阵城门,缺了刃的陌刀绑着粗麻绳。当吐蕃重骑冲来时,郭将军突然扯开战袍,露出满身箭疮:“诸君!今日我们不是守城——”三千人齐吼声震碎冰凌:“是回家!”

尾声·沙海遗音

我是安西军最后一名幸存者。每年清明,我都会在龟兹故城烧一叠纸钱,火光中总有少年们的身影忽隐忽现。他们唱着“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而郭将军永远站在烽燧最高处,玄甲如墨,望向玉门关的方向。长安或许早已遗忘这片沙海,但每当我抓起一把热沙,都能摸到凝固的刀鸣与誓言。

此生唯一的遗憾,就是无法回到那个只存在于我梦里的故乡——长安,我没有见过长安,我所知道的长安皆是来自阿爹跟军中老卒们口中描述的长安。

长安遍地都是流淌的河水,沿着河水走,就可以走到长安。

长安的水道宽阔,有着无数的游船,那些船在水上,像是风沙一般快。

悬泉驿是沙地上有水的地方,是这玉门关里离长安最近的地方。

阿爹说给我取名陈安乡,是希望我能够等到西域无战火,平安的回到故乡;可是如今在这乱世,想要活着都成了一种奢望,更别说回到万里之遥的故乡,在这吃人的世道,能平安着就好,所以我给我的孩子取名陈平安。

【来源:公众号】
0 条评论 0 人参与
匿名
用户头像
评论赢取激活码/周边等奖励!加群了解详情675276290

0/2000

×
反馈 0
我要反馈
×
燕云十六声
风起大漠,万物不羁!燕云河西版本上线,纵览大漠风光,领略全新武学,感受奇幻天工解谜!探索新地图,还送精美时装!
×

燕云十六声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