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挖掘机:《艾尔登法环》让宫崎英高再登神坛,别忘还有个拿奖到手软的编剧
17173 新闻导语
聊聊《艾尔登法环》的编剧乔治·R·R·马丁
【17173新闻报道,转载请注明出处】
引言:奇幻与科幻双修的R·R·马丁,能否为《艾尔登法环》带去冰与火的温柔。
“风暴降生丹妮莉丝,不焚者,弥林的女王,安达尔人,洛伊拿人和先民的女王,七国统治者暨全境守护者……”在HBO剧集《权利的游戏》中,作为主角之一,“龙母”丹妮莉丝以小作文级别的头衔著称。
如果我们把这串id长龙套用到《权力的游戏》原作小说——《冰与火之歌》作者乔治·R·R·马丁(下文简称马丁)身上,那么就会变成“新泽西降生马丁,漫威反派角色塑造者,70年代科幻文学新浪潮参与者,星云奖、轨迹奖双料得主,电视剧编剧,《冰与火之歌》系列ip总设计师,不务正业的坚定拖稿者……”
随着《艾尔登法环》最终发售,如今还要再加上“褪色者之父”的新称号,而我们这次的专题,就要从身为当代顶流作家的马丁说起,聊聊他的作品,和他参与编剧的《艾尔登法环》会给玩家带去那些不同于以往“魂”系列作品的温暖与惊喜。
科幻新浪潮中的一朵浪花——前《冰与火之歌》时期的马丁
在外界看来,尽管马丁如今的盛名几乎全都来自于《冰与火之歌》系列及其影视作品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但马丁在出道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以科幻作家的身份行走江湖。
马丁全名“乔治·雷蒙德·理查德·马丁”,1948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一个码头工人的家庭,和很多作家的儿时经历类似,马丁自幼便酷爱阅读。在马丁的阅读清单里,美漫正从英雄主义的黄金时代过渡到超英越发人性化的白银时代;科幻小说先于美苏太空争霸,把人类活动疆域由地球扩展到数个光年之外的银河边缘;而奇幻小说还没有像后来的《冰与火之歌》那样重视架空历史甚于魔法闪电,就像《猎魔人》中的杰洛特说的:“请求可以被拒绝,但闪电球不会。”
1963年,15岁的马丁以业余作者身份参与到美漫爱好者的集体创作中,并在两年后脱颖而出,凭借《Powerman vs. The Blue Barrier》赢得了当时在漫画迷中颇有影响力的艾利奖。假如马丁选择接着点亮漫画作者的高级技能树,或许美漫行业就会更早迎来一位“黑暗骑士”,然而马丁却从二次元的对话气泡和分镜稿中抽身而出,开启了自己的文学写作生涯。
马丁参与编剧的漫画作品
1970年代,马丁接连在科幻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1973年的作品《晨临雾逝》(With Morning Comes Mistfall)为他第一次赢得了雨果奖和星云奖两个奖项的提名,算是为日后相关奖项的大满贯做了一次彩排热身。1976年,马丁凭借《莱安娜之歌》摘得科幻写作大奖雨果奖(《冰与火之歌》影响剧情发展的关键女性角色,艾德·史塔克的妹妹莱安娜·史塔克,便是马丁对拿下首次殊荣的自我致敬),隔年推出的首部长篇小说《光逝》,则把他推向了科幻新浪潮的队伍前排。
马丁cosplay指南,说实话很容易,尤其200斤体重更是能轻松达成
科幻新浪潮借用法国电影新浪潮的命名方式,指70年代,随着西方社会一系列动荡加剧,科幻写作的关注点从“人定胜天”的开拓进取,转而关注环境剧烈改变所导致的人物心理世界变化,并且在70年代末形成了以《星球大战》为代表的商业成功典范,和以菲利普·K·迪克为代表的“生前养活不了自己,死后无数人以他为生”。
马丁虽然不像P·K·D那么燃烧自我,但《光逝》作为一部新浪潮时期的科幻小说,书中描绘了一个即将走向终点的星球上,不同角色们面对巨大变故做出的一系列行动和内心反应,全书基调压抑阴沉,“光逝”其实是人物心中生命与希望之火的逐渐消沉,与科幻黄金时代那种克服万难把人类文明传播到整个宇宙的宏大叙事相比,有着截然不同的阅读体验。
《光逝》之后,马丁在80年代完成了《热夜之梦》和《图夫航行记》两部佳作,前者用美国传统的南方文学混搭吸血鬼的传奇故事,后者的主人公,基因改造船船长图夫,则几乎就是马丁自编自导的一场角色扮演游戏,生动且幽默。然而就在马丁想要 创作更好作品,也的确写出了《末日狂歌》这样一部杰作之后,却因为较高的文学性与科幻小说读者群之间的不匹配,导致作品销量不佳,为了生计,马丁暂别正统文学创作,转型影视编剧,谁知这种跨界工作经验,也为日后他的各种“不务正业”,极限拖稿奠定了坚实基础。
腰封关联推荐之王——有生之年的《冰与火之歌》
曾经有记者询问安杰伊·萨普科夫斯基(波兰著名作家,代表作是玩家们非常熟悉的《猎魔人》小说系列),托尔金的奇幻经典《魔戒》对他创作《猎魔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老爷子直接给出否认三连“没看过,不知道,没影响”,而看过这两部作品的读者,自然都知道萨普科夫斯基是在睁眼说瞎话。
相比之下,马丁从来不掩饰自己对《魔戒》作品及其作者的敬意,《冰与火之歌》大获成功之后,他也隔空接过了托尔金“奇幻小说腰封关联之王”的称号,那段时间各大出版社在发行奇幻小说时,都会在书籍腰封的推荐语上扯关系蹭热度,以此得到来自顶流的销量加持,而《艾尔登法环》之所以选择马丁做编剧,除了名气以外,很大程度上就是看中了他在《冰与火之歌》里面呈现出来的高超创世技法,一种让历史变成传说,传说又成为神话的叙事能力。
如果我们再大胆一点,用《冰与火之歌》去类比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会发现两者的作品在真实与虚构之间,都具有历史,故事(人物),寓言的三个层次。历史方面,金庸博学多智,把江湖传奇放置在一个个真实的历史节点上;马丁则是在英格兰中世纪历史基础上,融入欧洲大陆封建时期的连天烽火,辅以相对“低魔”的设定(例如有魔法但是发动困难,CD时间长;有龙但是资源要求很高,符号作用大于实战性能;有妖魔鬼怪,但真正危险的,还是人心等等),夯实了虚构故事的背景真实性。
一些看似“通俗”的文学作品,其影响深度,往往超出最初登场的时代
《冰与火之歌》一大特点,就是像《魔戒》一样,上下5000年规模的世界观设定在前,故事演义发生在历史之上,由历史背景驱动人物行为,《冰火》除了小说本体,前传,人物小传,专门的世界观设定集也出了不少。而《黑魂》《血缘》碎片化叙事之所以成立,也在于背景设定细致完善,进而充当起叙事功能的巧妙手法。
然后,无论武侠小说还是奇幻小说,故事和故事所塑造的主要人物,都是作品得以在传播过程中大流行的关键,金庸先生的充沛才华自不必说,马丁在《冰与火之歌》里采用P.O.V式写作,让故事发展随着人物切换登场不断纵横交织,带出了每个人物各自的阵营,诉求和命运。按照Fromsoftware之前的官方信息,马丁在《艾尔登法环》里也进行相关人物的创作,因此本作的NPC必然会非常出彩(目前从各大媒体的评测文章已经确认了这一点),要是能出现一个小恶魔那样的究极角色,就超神了。
小恶魔是我最喜欢的马丁笔下人物,电视剧后期的人物处理方式简直就是文化犯罪
最后,所谓“寓言性”,是指作品借由历史铺垫和人物写作,最终归拢为创作者心中的“普遍真理”或者要表达的“个人意志”,比如金庸先生在封笔之作《鹿鼎记》里面,就狠狠批判了归为汉文化知识精英的儒生们。很多人因为影视剧的关系,对《冰与火之歌》留下了黄暴,杀伐果断的印象(当然也什么没错啦),但如果你去阅读原作,就会发现冰与火碰撞在最开始剧烈的冷热交替过后,将是温暖的融化,看似违和的“暖心”,或许将是《艾尔登法环》有别于过往魂系列满满恶意,处处绝望的一种全新的剧情体验。
结局很暖心,孩子很喜欢——马丁对宫崎英高作品的“改造”
在《冰与火之歌》里,宏大和残忍固然贯穿全片,从前期艾德·史塔克被砍头,血色婚礼上的灭门惨案,到小恶魔,雪诺,龙母等主要人物时而颠沛流离,时而惨遭花式背叛的惨痛经历,让人看得——没错,大呼过瘾。把读者的阅读快感建立在角色的受苦受难上,这的确是马丁编写故事的一大过人之处,然而马丁也同样给那个凛冬将至的世界留下了温暖的希望,像是老骑士对龙母的爱恋,詹姆对小恶魔兄弟间的彼此保护,雪诺与守夜人山姆威尔的同袍情谊,布蕾尼守护珊莎的承诺等等。
单选题,图中四名角色,第一次杀人时,年龄最小的是哪一位?
对应到游戏里,个人认为《艾尔登法环》在NPC塑造和故事走向上,会有反直觉、反经验的部分出现。如今基本判明《艾尔登法环》已经达到了宫崎英高的“神坛”级别水准,由于媒体当前的评测不能涉及剧情内容,所以马丁主要参与的部分,只有我们大家实际玩到游戏之后才能揭晓。
结语:以马丁过往文学作品里对背景世界观犹如史学家般严谨全面的完整铺垫,《艾尔登法环》完全可以扩展成黑魂那样的多部作品,而不是像《血源诅咒》或者《只狼》那样的单体闭环式游戏。《冰与火之歌》的读者这几年经常抱怨的一件事,就是马丁不务正业,第六部作品书稿迟迟不写,先是因为影视剧热播的流量烘托,频繁参与到衍生剧的创作当中,其名字每每出现在书籍封面,又无非都是些“马丁强烈推荐”“马丁整晚读完称真XX牛逼”等商务辞令,让人感到无语凝噎。
反倒是《艾尔登法环》这次跨界,我作为一名《冰与火之歌》的读者,对宫崎英高不那么推崇的玩家(小岛秀夫YYDS!),因为对马丁的兴趣,非常想要化身褪色者一试身手,看看这马丁搭台,宫崎唱戏的组合,究竟会呈现出怎样一番冰与火的光景。
关于艾尔登法环,宫崎英高,权力的游戏的新闻
- (2024-12-27) 还有高手?72岁老玩家打通《艾尔登法环》本体及DLC八周目
- (2024-11-02) 怀旧周报:《流放之路2》又要鸽了?怪猎新作开启免费试玩,在线人数破41万!
- (2024-09-24) 《艾尔登法环》定制蛋糕庆祝击败Boss:战绩瞩目
- (2024-07-25) ARPG《影之刃零》总监表示 其无缝的非线性地图就像《艾尔登法环》之前的游戏一样
- (2024-07-24) 同为伪娘人设 为何口碑截然不同?聊聊葛温德林和米凯拉